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毒第二彈 萬曆十五年系列之第一話 什麼?朕的大明亡了……

有毒第二彈 萬曆十五年系列之第一話 什麼?朕的大明亡了……

讀書不易,尤其是當你踏出大學校門,走上為生活奔忙打拚的第一天開始。常常興緻勃勃的買下不少書籍,暗下決心要發奮自新,成為一代豪強。然而你就像充氣人一般,總是兩三天之後便泄了氣。總想著,若是有人能給你一份歸納,讓你只看關鍵信息該有多好呀。順應天命,就讓小編我幫你歸納一下這本書的關鍵吧,若你覺得小編所言在理,你就可以直接用它來跟妹子侃大山。裝逼成一個讀書的人,其實就這麼簡單。

1.從《萬曆十五年》的自序看爆米花讀物與經典著作的差距。

《萬曆十五年》由小編的本家,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於1976年夏天完成。據自序所言,這位歷史學家1959年在寫博士論文時便對明史產生興趣,其博士論文研究耗時5年完成,基本弄清了明代的財政稅收制度。而後,根據《明實錄》、奏書筆記、各地方志等資料,歷時7年,完成此書。從其研究的內容和過程來看,共計花費12年時間,足見一本好書或者說一篇好的論文,是需要花費不少時間的;而那些炒爆米花的作者寫出一本厚厚的書,也許只要一年半載。各位,歷史和現實不止一次的證明,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好的東西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那簡直是一定的,任何告訴你花費一點點時間也能創造出經典的企圖都是向你兜售爆米花。

就讀書而言,很多人往往直接從正文開始讀,而對於書的序言、目錄則視為無關緊要的部分。然後恰恰很多時候,這兩部分是極為重要的部分。序言可以看到研究過程以及作者的主要觀點,絕對有利於你快速掌握關鍵信息並幫助判斷這本書是否值得一讀。而目錄,則是一個作者的思維框架,有利於你首先在頭腦中建立一個清晰的思考脈絡,從而讀書思考時不會迷路。這本《萬曆十五年》的自序和目錄,就最好的詮釋和展示了其重要性。所以從今以後,讀書都先從序言和目錄開始吧,特別是目錄這樣的思維框架。告訴你的妹子,你讀書與眾不同,你從序言和目錄開始,特立獨行。你就是你,是不一樣的煙火。

2.朕的大明朝怎麼就亡了呢?

《萬曆十五年》的自序就蘊藏著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明朝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而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大家生活無法維持(家庭收支嚴重失衡),而生活無法維持的根本原因在於貧窮(支出大於收入,最後很多人,甚至無法支付必要的食品開支)。

小編添油加醋講講這個故事吧:一男一女結婚一起賺錢生活了,可是因為目前男多女少,於是女生處於優勢地位。於是乎這老婆就規定,這老公不能去做銷售的工作。因為銷售雖然掙錢多,但是出差也多,而且容易在外面花天酒地。故而,因此這家的總收入額就減少了。然後,政府(老婆)進一步規定,因為家裡收入不多,為了維持生活,故而每月工資,你只能留下300零花其餘的全部上繳。你一算,300塊,電話費、交通費、煙錢、吃飯錢,怎麼也得800塊。你打報告說,能不能少交點?老婆說,不行,一個子兒不能少。可後來你發現老婆卻花了2000塊買了SK-II。於是你一想,這錢本來就是你掙的,憑什麼自己分到的還不夠日常開支她就能想買啥買啥。於是你翻了臉,可你老婆還是一步不讓,然後就離婚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鄭重申明:小編只是打個比方絕對沒有(jiu shi you)挑撥家庭關係的不良動機。)

3.大明朝的收支是如何失衡的。

社會生產效率,決定整個社會物質和財富的總量。財富分配,則決定著不同個體間獲得的物質和財富的數量。

若物質和財富的總量本就不豐裕,再加上分配製度無法發揮促進物質和財富均勻的在各行業和各個體間分布的作用時,貧富差距的程度必然加深,最終導致富裕的少數人巨富而大多數貧者三餐溫飽都難以保證。這種時候貧窮的大多數必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必然鋌而走險,捨命一搏,這便會導致社會動蕩,以至於朝代更迭。(故孔老夫子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1)朕的大明朝社會生產效率還行么?

社會生產效率方面,明朝採取嚴格的中央集權,施政方針不著眼於扶助當時較先進的商業經濟和金融,以增益全國的財富總量,而是保護落後的小農經濟,以孔子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為指導,採取均衡的姿態維持王朝的安全。大概故事就是,商業經濟效率高可創造更多的財富,可是明朝政府懶呀,覺得這商業管理起來太麻煩,覺得不大安全,更不屑於降低讀書人的格調與商人為伍,於是就一道命令,限制商人,提倡一家一戶水稻、蔬菜、桑麻一樣種點,少是少點,但有吃有穿也有住,過點小日子,與世無爭,生活簡單,管理簡單,大家各安天命,很省心。

補充知識:前方高能,請注意。

為什麼商業經濟的社會生產效率高於小農經濟的社會生產效率呢?

英國的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中,對勞動分工如何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作了系統的研究和論述。勞動分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專業化,另一個就是協調,這兩方面缺一不可。各位若有興趣,可對此書加以詳細研讀。

總體而言,專業化的生產一種商品或服務,較同時生產生活各方面需要的各種商品或服務,其效率必然更高。但因為,人們的生活不能僅依靠一種商品或服務而進行,所以必須要不同個體、行業和地區的相互協調配合,這種協調和配合的效率會影響專業化生產的推行範圍(市場大小),進而影響整個國家的專業化生產水平,即社會的生產效率。

小農經濟的特徵便是一切生活所需,均自給自足,從食物到衣物,均自行動手生產,而商業經濟則是各個體、行業和地區,根據自身的特殊情況而發展其有優勢的商品或服務的生產技術,再通過交通、通訊、銀行、保險、法律制度等保障商品和服務交換的效率和安全,使得不同個體、行業和地區實現勞動分工合作(其特徵便是商業貿易C-M-C,即商品交換為貨幣,貨幣又再交換為商品,川流不息)。明朝推行的經濟政策和財政稅收制度,導致其阻礙和限制了交通、通訊、銀行、保險和相應法律制度的出現,使得交易成本較高,不利於商業經濟發展。扶持小農經濟,最終導致社會生產效率低下,物質和財富創造的總量極度有限。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的自序中,對這方面進行了說明,並駁斥了明萬曆年間,中國的封建經濟已向資本主義經濟進展的主張。

(2)大明朝的分配製度為何最終失去作用。

分配製度方面,由於明朝中央政府的低效能和法律缺乏可操作性細節問題,導致政府制定的稅率雖低,但卻使得大小地主可以加重剝削,官僚鄉里可以額外加征,導致富者愈富,而貧者愈貧。黃仁宇教授,在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一章中,進行了較為全面詳細的論述,各位若感興趣可以細看細品。

小編替你豐富一下這個故事的細節。明朝政府立國時為了百姓過得好一點,規定了一個不高的稅率。一開始各家都分了點田地,過著自己自足的自耕農生活,日子也還將就。漸漸的,各種土地兼并,各種田地抵押交易,各種巧取豪奪。最後,大部分自耕農又都成了租種土地為生的佃戶。大小地主(fang dong)一看,政府收完稅之後,種地的和搬磚的手裡還有不少余錢,於是就想多刮點。怎麼刮呢?地主(fang dong)一想,地不是咱家的么,那就抬高租金就行(合情合理合法)。這樣一來,政府的低稅率,實際上並沒有讓大多數百姓得益,而是讓那些地主(fang dong)剝削走了大量財富,最後國窮民貧。一看地主撈著好處了,地方的官員也看到,地主從種地的和搬磚的手裡撈到不少錢,自己法定的正式工資又不足以維持生活水平和日常開銷。怎麼辦呢?那就在收稅的時候,一個地主那裡多收點或多攤派點徭役,或者上繳稅款的時候少繳點,然後報拖欠稅款和壞賬。反正明朝中央政府也沒有機構和能力嚴格認真的去追繳,這也不會對當事官員的功績升遷評估產生影響,於是就大行其道。這大小地主在中間,吃了官員的虧,於是就再抬高點租金,把這損失轉嫁到種地的和搬磚的頭上去,於是一年年一次次一點點,以至於逼死了種地的和搬磚的(一首涼涼送給搬磚和種地的)。

4.目錄,一個作者的思維分析框架。

從《萬曆十五年》的目錄可以看出,作者將從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四個方面對明朝滅亡不可逆轉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揭示。明朝制度上,以道德代替法制,到最後連皇帝也無法撼動和改變這種制度上的缺陷,最終導致明王朝一步步滑向深淵。

政治:第一章萬曆皇帝、第二章首輔申時行、第三章世間已無張居正、第四章活著的祖宗。(這四章,分別介紹了皇帝、內閣首輔和文官集團,通過介紹,向人們展示了明朝的政府管理和運作方式)

經濟: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本章,主要向人們展示明朝社會經濟的運作以及面臨的問題)

軍事:第六章戚繼光——孤獨的將領。(本章,主要向人們展示明朝的軍隊管理和運作,並揭示其存在的低效率問題之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第七章李贄——自相衝突的哲學家。(這章,則主要向人們揭示明朝文官或者說讀書人的思想特點、行為特徵和其矛盾性。)

本期內容就到這裡,大家有興趣,就快去看看《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的自序和目錄吧,歡迎大家留言探討。下期,我們將去探尋一下,明朝政府的運作,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毒書屋 的精彩文章:

TAG:有毒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