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末期的一個政策,讓百年後漢人和滿人的經濟,走向了兩個極端

清朝末期的一個政策,讓百年後漢人和滿人的經濟,走向了兩個極端

歷史上,不管哪朝哪代,什麼人當了皇帝,朝廷最關心的就是民生問題了。在對抗外敵的同時,穩定人心才是最關鍵的,這樣才能穩固朝綱。穩定人心,就是要讓百姓有吃有穿,生活自足。而當時朝廷的一個政策會讓百姓的生活,甚至命運發生改變。「放墾蒙地」事件就是清末,百姓最關心的問題,而現在卻不為人知。

清朝末期,光緒二十七年,清政府下達了一個引起巨大影響的政策,就是大規模開放招墾,叫做「移民實邊」。有的叫蒙墾,有的叫墾放還有放荒之類的,最後直接表述成放墾蒙地。簡單明了,蒙地就是當時蒙旗所擁有的土地。大致的意思是,開放蒙旗的土地,讓遷入的漢人進行耕種。看上去,像是在給漢人謀福利,給漢人一口飯吃,但實際上,朝廷除了這層意思外,還有讓他們在吃飽喝足的情況下,起到抵禦外敵的作用。因為,那邊有如狼似虎的俄國。有了漢人生活在邊境,俄國就沒有理由侵佔。這是清政府想要達到的目的。

清政府的這一個決定,讓許多的漢人遷往蒙古。到達蒙古的漢人,為了要生活,有耕地是必要的。所以,不管是朝廷分的土地,還是後來搶到的土地,都被漢人用來種植莊稼。要知道,蒙古自古以來都是,以放牧為生,他們需要的是長草的土地。朝廷的一個政策,草地大部分變成了莊稼地,蒙古的地盤被漢人佔去大部分,生活的人多出了許多的漢人。

大部分的漢人遷入,蒙古貴族發現了發財的機會,他們畢竟佔地比較多,劃定地方讓漢人耕種,他們賺些外快。慢慢的,他們只知道坐享其成,跟之後的地主一樣,但最後地主的下場,人盡皆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傳播 的精彩文章:

霍金,一個偉大靈魂和有趣靈魂存在於一體的天才,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天選之人
日本人留的那撮小鬍子究竟有什麼說法?跟德國人的鬍子是否有什麼聯繫

TAG:小歷史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