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講談社十卷本中國史

日本講談社十卷本中國史

原標題:日本講談社十卷本中國史



這是一套由10位不同的日本教授寫的中國通史,在中國翻譯出版後,掀起一陣史學著作閱讀的颶風!



為什麼要研究歷史和引進此套書


為什麼我們要研究和梳理歷史,這是一個值得不斷反思的問題。人類之所以能夠構築不同的文明,就在於人類社會立足於歷史經驗,並重視歷史經驗所產生的意義。總之,歷史經驗讓人類的發展具備了更加便捷的條件,我們研究歷史,就可以避免走先人的彎路,因為這是先人對後來者的經驗最大饋贈;同時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類似事件做出預測和充分的審時度勢的空間。所以任何一個有歷史的民族,都會學習研究歷史,因為歷史就是民族生長史,包括本民族和外國的。



而從對中國歷史研究的角度來看,日本學者對中國史的研究,就世界範圍來看,特別是對中國古代史的研究成果是最高的、貢獻也最大。不得不說我們這個鄰居對我們的了解可能甚於我們自己對自己的了解。他們對中國史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5世紀初。根據日本最早的文獻《古事記》記載,當時天皇接到進貢,其中有「《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共十一卷。」明治維新之後,東京大學教授那坷通世(1851-1908), 這位日本「東洋史之創始者」陸續出版了四卷五冊本的《支那通史》。該書為日本中學教科書而作,被譽為「世界第一部近代性質的中國通史」。此外還有以近代日本中國史研究中的「批判主義」代表白鳥庫吉、開日本近代甲骨文研究之先河的漢學家林泰輔、以及比白鳥庫吉小一歲,也是日本中國學京都學派創始人之一的內藤湖南等。



2004-2005年,由日本講談社出版了一部通俗性的《中國歷史》,該書全十二卷,現在這套書中文版是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14年引進出版了其中的10卷,即《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原定價568元人民幣)。對於這10卷,中文版幾乎未作刪改、增添。


這套書是日本講談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獻禮之作,是日本歷史學家的系列作品,每卷都是由這個歷史時段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撰寫。這套書的十位作者均為日本中國史學界的一流學者:九州大學教授宮本一夫、東京大學教授平勢隆郎、學習院大學教授鶴間和幸、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學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學教授上田信、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菊池秀明。在日本有大學者為大眾著書的傳統,所以這套書既是一套大眾讀本,又兼具現有知識邊界的學術前沿性,是一套嚴謹、專業、可讀性很強的歷史讀本,可謂老少皆宜。


這套書一經引進,便受到十位國內一流學者作序推薦,他們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中國先秦史副會長武漢大學教授羅運環、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虎、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克、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步平。


這套書從中方提出報價,日方不斷審核出版資質,到找尋合適的翻譯者、合適的推薦學者、翻譯、編輯、製作地圖、選配圖片、地圖送審、重大選題送審、排版調版、設計封面,幾乎用掉了五年的時間,用心良苦,圖文並茂,印刷精美,精裝呈現。




第一卷 《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 夏王朝》



作者從一二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東亞最早的人類、不同的石器工業傳統談起,「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軸,北方青銅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軸」,(兩條文化軸的)「接觸地帶才是生成新的社會體系的源泉所在」,它們奠定了後世中國發展的基礎。



第二卷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春秋戰國》



全卷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錄兩個部分。前言,重點講了本書新視角:「文化地域所擁有的歷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講「本書所涉及的時代」,強調了史料的價值問題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關於夏商周(西周)三代的歷史。其中,第三、四章寫法比較特別,作者的意圖是利用各國成書於戰國的史籍(作者所考定的),考察各國在戰國時代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帶著主觀性,追溯其在夏、商、周(指西周)三代的歷史淵源的內容。第六章講「春秋的史實」。第七至九章,講戰國的歷史文化。第十章,是對全書的總結。作者注意引導讀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實」,重視新資料的運用,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平勢先生本人及其他日本學者的一些歷史觀點。



第三卷《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



作者通過文獻辨析和實地勘察重新構建了秦漢四百年的興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漢通過與其他地域集團的衝突發展、壯大,兼并其他各國,最終開創秦漢帝國的歷史過程。本書特別側重了東亞之中的中國、日本的視角。



第四卷 《三國志的世界:後漢 三國時代》



將三國歷史與文學作品《三國演義》進行比較,剖析它們之間的異同和真偽;二是將三國歷史置於古今東亞世界中進行解讀,分析和比較中、日、韓相關歷史文化的相互影響、交融和異同;三是本書雖然是以文學研究家的身份撰述的普及性三國歷史。



第五卷 《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



本卷作者側重探討了夾在漢、唐兩個統一帝國之間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民族的形成過程、中華文明的本質;當時周邊地區如日本、高句麗、百濟與「中華文明」的互動關係及其影響。



第六卷《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作者特別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設上的成就,認為高熲、蘇威幾個人合作,短短几年時間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制度變革,從而奠定了隋朝開皇之治的基礎。作者特彆強調佛教對於鞏固隋朝統治的意義。就全書的側重點而言,作者對於貞觀之治評價不高,論述簡略;對於武則天的掌權,則與同時期日本等東亞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權做出聯想。




第七卷《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


全書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板塊:開端的四章,依照歷史的時序,概述了公元9世紀末到13世紀政治史的基本歷程。繼而進入本書最為核心的內容,以三章的篇幅,討論這一時段中「思想與宗教的奔流」:作者分別從思想和宗教的變遷、士大夫群體和社會精神、科學和技術革新等角度闡釋了「奔流」的意涵。接下來的兩章,介紹兩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通過延伸性的觀察,讓人們體味到「思想與宗教」養育蘊蓄的氛圍環境與承載體。第十章則是宋代歷史的結束,也是全書概觀式的收束。



第八卷《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西夏金元》



本卷涉及的是9世紀後半期至14世紀末大約五百年間的歷史。作者認為本書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間歷史的整個進程,正是開啟歐亞大陸世界史和中國史邂逅、交鋒的六百年。




第九卷 《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本書作者生動地展示了海洋歷史和明清時代五百年的歷史,將明清這一對跨越中世到近世直到近代急劇變化的時代進行了嚴謹而深入淺出的闡述。



第十卷《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 中華民國》



本卷作者將19世紀中葉到1936年為止作為一個時代進行敘述,把此階段的歷史歸結為「復興中華的嘗試」。作者指出,中國存在地方文化的差異與聯繫,嘗試「以南方邊地吹來的新時代之風的視角」來重新認識這一時代。他認為,洪秀全、孫中山以及後繼者蔣介石等本書中的出場人物,皆以南方邊地為出發點,後來北伐作戰。從南方農村根據地興起的毛澤東的邊區革命也是朝著黃土高原的延安一路撒下了新時代的種子。




它既有趣不枯燥,又性感不是八卦,而且充滿了懷疑精神。——讀者說


小知識


關於日本講談社


在東京的株式會社講談社是日本最大的一家綜合性出版社,也是日本主要漫畫出版社之一,同小學館、集英社並稱日本出版界的漫畫三雄。講談社(Kodansha Ltd.)可謂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總部位於日本東京都文京區的音羽,是日本最大的出版公司。它是由野間清治先生於1909年創建,曾使用「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的名稱,後社名刪繁就簡,改為講談社。


粉絲特惠


定價568元


小編推薦價只需388


重要提醒:由於新疆、西藏路途偏遠,運費較貴,所以新疆、西藏的朋友如要購買,每套書需補收30元運費差,請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單,感謝您的理解!

優先合作順豐快遞或德邦快遞,一定不讓您久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敘拉古之惑 的精彩文章:

馮天樂:英雄乎?奸臣乎?——從歷史文獻還原曹操的本來面目
夏洞奇:西方是如何「著魔」的——從「古代晚期」說起

TAG:敘拉古之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