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湊出來的消費

湊出來的消費

(圖片提供Simon Prades)

越是各種購物活動密集出市的時候,越會出現湊單促銷,諸如消費滿八百直減一百,買十箱送十瓶等等。

商家的目的無非是湊著節日主題的氛圍提高銷售、促進購買力,對於消費者來說貌似也能在特定時期得到一些優惠,畢竟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兒了。

其實呢,時間久了有些人會因此而形成一種癖好,無湊不成單。打個比方來講,就是原本只想買一卷手紙,看到「買十卷送一卷」的促銷廣告以後呢,就增加到要買十卷。

再不留神又發現買五十卷手紙送一個馬桶刷,結果你懂的。這樣湊出來的消費其實和最初的計劃還算沒有差出去十萬八千里,至少還是手紙,還都算圍著廁所在消費。

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消費有時候除了衝動以外,還有貪婪在驅使。雖然並不是多大的壞事,但總歸慾望沒底。

有人說獲得需要的是福氣,而貪求過多的是牽累。可能此話有些言重,但不得不承認,商家的促銷手段是真實的,消費的衝動也是難以抑制的。

而結果呢,為了得到眼前誘惑人的那塊「蛋糕」,就必須跟著那條繩子跑,這是逃不掉的規則。

盤算是生活的一種陷阱,但凡要盤算的,皆因在乎。而在乎呢,源於希望,恰恰是希望的背後,卻緊跟著失望的如影隨形。

面對那多出來的四十九卷手紙和一個馬桶刷,可能並非是計劃內需要的,至少不是今天需要的。

末尾呢,我們實際是在幫商家驗證了他們的廣告促銷手段是多麼的有效。當然,我們還可以安慰自己,因為手紙不會過期,遲早也是會用,早買晚買都一樣。

這樣來看,馬桶刷才是真正的贏家,因為它被你收藏回家裡,取代原本那個馬桶刷的位置。

GIF

如果,我只是說如果。如果家裡原本就缺馬桶刷,那麼是不是又可以這樣想,那五十卷手紙才是白來的。

無論如何,我們終究會找到一種途徑或一個理由來說服自己,此次的購買行動是完勝,是完美。誰說買的沒有賣的精?

突然想起一個故事,說阿凡提從巴依老爺那借錢蓋了一個二層小樓,等工程快收尾的時候呢,這個巴依老爺就威脅阿凡提,想要以非常低的價格買下二樓,如果阿凡提不同意,那就只能立刻還錢。

阿凡提無奈只得同意,但很快他就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拆一層。他說:一層蓋得不滿意,不如拆了重新蓋。

巴依老爺得知大驚,就去找阿凡提理論。原本想要佔便宜的巴依老爺,最終以高於市價兩倍的代價才從阿凡提手中把一層買下來。

至此阿凡提完勝。巴依老爺看上去財大氣粗,其實頭腦簡單,眼睛只盯著如何從別人那盤算來並非自己所得的錢,終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聰明不精明,或許是最準確的評述。不過,生活中我們可能都會犯與巴依老爺一樣財大氣粗的毛病,總以為現在多掏了些手紙錢,當時也有各種依據。

等年經日久以後才逐漸領悟,當初那個贈來的馬桶刷就是不如十塊錢宜家的好使,刷得乾淨。

可惜,巴依老爺也是花錢以後才懂得,阿凡提不是那麼好惹的。想從聰明人那賺錢,其實反倒被聰明人算計。

或者說,如果不是貪慾無底,不是想免費佔有,不是渴求買得最便宜,其實別說是跟線,就是換根人一樣粗的鋼纜拽也照樣沒戲。

說到底,還是自己腦子裡要湊單的那個念頭是如何冒出來的,水龍頭漏水不是水的問題。思想不受控制,行為不受約束,消費沒有理智才是原發性病灶。

和癌症一樣,無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嘴八社 的精彩文章:

《水形物語》:奧斯卡也出爛片
《科洛弗悖論》:我是你,你也還是你

TAG:七嘴八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