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留下來的人,留守兒童那些說不出的現實和無奈

被留下來的人,留守兒童那些說不出的現實和無奈

2016年的時候比較轟動的一則「16歲留守少年離家出走」的新聞,當天就成為了微博的熱門話題:

「16歲的鄭志晗離家出走,至今音信全無。鄭志晗從小跟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長大,父母在廣東打工。其母袁春芳找到他的兩篇"日記隨筆":孤獨伴我成長,我和獨立青梅竹馬……這些文字,猶如一把利刃刺痛了袁春芳的心。」

袁春芳說,兒子出生以來,自己和丈夫就在廣東打工,兒子由家中老人照看,每年僅在過年時,他們才會與兒子相聚。「一直以來,我都覺得他過得很開心。我們盡量在物質上滿足他,他要什麼我們基本都買給他。但我們沒想到,他心理上有困擾。」昨日下午,在成都遍尋無果後,袁春芳返回興隆鎮老家。她的情緒幾乎崩潰,流著淚說:「兒子,回來吧,有什麼事情家人與你一起承擔」。

隨著大城市的經濟飛速發展,許多在三四線城市或者鄉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選擇到大城市打工,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然而在大城市的孩子也不能倖免,許多父母因為工作原因長期出差,或者因為工作忙乾脆把孩子交給老人或者保姆照顧,這一部分孩子也被稱為「假性留守兒童」。

許多外出打工或者因為工作忙就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理念,那就是,小孩子不懂事,有吃有喝身體好就可以了,教育的事情可以放在以後進行。

每個人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安全感的形成就在出生到一歲這個階段。大多數留守兒童的父母其實正是錯過了孩子一生中最需要父母陪伴的階段。

既然說到留守兒童的問題,那簡單分析一下留守兒童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1.自卑、膽小甚至自閉

留守兒童多半是由家中的老人或者保姆照顧,而這些照顧者可能更關注的是孩子的飲食起居,而對於孩子的情感變化心理發展不那麼關注。這些情感上粗線條的處理就很容易傷到原本就很敏感的孩子的內心。

例如,一個小寶寶和小夥伴玩耍的時候被推倒了,她摔倒了很痛,也很生氣,同時心裡也有對於能夠推倒她的那個小朋友所產生的恐懼。這時媽媽可以抱起她,先溫柔的拍掉她身上的灰塵,說「寶寶摔痛了是不是?」寶寶這時可能會很委屈的哭起來,這時需要媽媽說「寶寶被推倒了,很痛,還有一點點害怕,對不對?

在幫助孩子識別情緒的時候不要添加是非對錯的評判,這會阻礙孩子順暢的表達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很多長輩對待孩子哭,第一反應就是,哭什麼,多丟人啊,時間久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悲傷是不好的,就容易壓抑自己的情緒。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是不利的。

如果家裡的照料者長期的不接納孩子的情緒就容易導致孩子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甚至開始恐懼社交,自閉。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論做什麼都是不對的,所以就乾脆什麼都不做。

2.執拗、叛逆

執拗和叛逆最早出現是在兩歲,也稱為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喜歡說「不」,什麼事都要和家長對著干。這其實是孩子在開始學習劃清人際邊界,他要開始慢慢從和媽媽共生的狀態變為獨立的狀態,通過拒絕別人的指揮和安排孩子在慢慢形成自體的概念。

如果恰好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處在長期與父母分離的狀態中,就更容易出現叛逆的表現。對孩子來說就好像是在自己要開始建立自己的王國的時候突然出現了兩個陌生人對自己的國土指手畫腳,那孩子當然會不高興會反抗。

對於處在叛逆期的孩子,長期不在家的父母更要注意接納和尊重。可以給孩子制定規則,但也要給孩子自己做主的空間。切忌不要因為恨鐵不成鋼而去打罵孩子,這樣一來會加深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隔閡,二來容易讓孩子的心理發展固著在這個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發展本來是會不斷向前的,比如當他叛逆夠了,慢慢可以建立比較清晰的自體概念時就會順利的進入下一個心理發展階段。但是如果在這個階段受到了太多的干涉被管的過嚴或者長期受到指責,就容易讓心理發展停滯在這個階段。就會出現社會新聞上經常會看到的熊孩子,七八歲的孩子了表現的行為卻像兩三歲不懂事的小孩子一樣。


3.小大人式的「假性自體」

假性自體」指的是人們為了贏得外界(通常是父母)的認可肯定而發展出的不同於自己本性的人格面具。

留守兒童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得到的關愛不足,孩子就容易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沒有陪在自己身邊,並且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會說「你要乖乖聽話,爸媽很快就會回來看你」「你要是這次考試能考好下次爸媽回來就帶你出去玩」這一類的話會讓孩子認為只有懂事,聽話,考出好成績才可以得到父母的關愛。

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但是這樣的話語傳遞出來的信息其實是再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愛你是有條件的,如果你不聽話,沒有考出好成績,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甚至會不再回來看你了。

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很容易就變成了一個小大人。他可以很懂事,很乖,很聽話,學習成績優異,甚至對同齡孩子的嬉戲不敢興趣。有很多新聞報道,在留守兒童的家庭中,孩子反而很懂事很乖,幫助老人操持家務干農活,同時學習成績優異。看到這類新聞往往會讓我們感嘆孩子很懂事,但同時也需要注意,這樣的聽話和懂事的代價是犧牲掉了孩子本應有的玩鬧和探索的天性。

通常這類小大人的內心都有很深的恐懼,正是因為怕自己做的不夠好就會被拋棄才會壓制自己的天性,讓自己成為家長心中所期盼的樣子。

如果你的孩子就是這種小大人,首先需要反思自己平時是不是過於嚴格給孩子的期待過高了,玩玩鬧鬧,哭哭笑笑才是孩子應該有的狀態,我們不需要太著急讓他長大,充實又輕鬆地童年是一個人這輩子能擁有的最大的寶藏,也是我們活力的源泉。


最後想要對留守兒童的父母說:

許多時候我們嘴裡說著掙錢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將來,真的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現在最需要的絕對不是錢。不要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口號做著傷害孩子的事情,等到孩子慢慢長大關閉了心裡那扇本應對你敞開的窗戶時又去埋怨孩子不懂感恩。在一個沒有關注與愛的家庭中生活的痛苦遠遠大於物質匱乏所帶來的痛苦。


對於迫不得已讓孩子留守在家的家長,可以這樣做:

1.在每次與孩子見面的時候第一時間說出你看到的他的變化和成長。讓這樣的表達會讓孩子知道你是一直在關注他的,沒有忘記過他。

2.在相處過程中提前立規矩,而不是等孩子犯錯以後再去責罵。能用語言解決的就不要用暴力。

3.對於家裡其他人反映的孩子的狀況要去向孩子核實,避免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信任自己,也避免別的養育者說了錯誤的信息。

4.在外工作期間盡量保持每天一個電話或者視頻,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時時刻刻都在關心著他。

作為留守兒童的父母最難面對的就是心底里對於孩子的那份內疚,而孩子的出現正是提醒我們成年人要去面對自己內心的陰霾和刻板,只有我們把自己先活明白了弄清楚了,變成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才會有能力去看見孩子的全部,才會發現孩子的無數閃光點和多面性。

文章心理分析來自: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縱 藝

家有兩歲牛寶,擅長用漫畫記錄寶寶的日常和帶娃心得。更多有趣、感人的母嬰漫畫,可以關注我的企鵝號:echo小茵茵 常來找我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cho小茵茵 的精彩文章:

到底是順產好還是剖腹產好?看看產科女醫生怎麼選!
你省下的錢,不要讓別的女人替你花

TAG:echo小茵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