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爭食一種有毒食品,吃到的人還覺得挺光榮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爭食一種有毒食品,吃到的人還覺得挺光榮

我們都知道封建社會的時候,有一種「制度」阻礙社會進步,限制生產力發展,它的名字叫——祖制。祖制雖然名聲就好像是老太太的裹腳布,臭不可聞,可是不管是皇帝,大臣還是平民百姓,他們誰也不敢越「祖制」一步,因為開國第一代皇帝佬定下的祖制就是地雷,一旦觸碰,絕非不孝心這樣簡單,那簡直就是「滅祖」行為,必定要被碎屍萬段的。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爭食一種有毒食品,吃到的人還覺得挺光榮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明朝的時候,皇帝佬一年有五次重大的太廟祭祀,他們分別是:春享、夏享、秋享、冬享和除日祭祀。小編今天不說其他四祭,單說夏享。

夏享說白了,就是明朝的皇帝,在七月初一到太廟祭奠去世的老祖先。雖然祭品很多,但有五樣東西必不可少,他們分別是:櫻桃、梅、杏、雉雞和鰣魚。

明朝一開始定都南京的時候,這五樣祭品都很容易搞定,可是朱棣遷都北京後,有一樣祭品想擺在京城太廟的供桌上,那可就是千難萬難了。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爭食一種有毒食品,吃到的人還覺得挺光榮

鰣魚號稱長江三鮮的壓軸神品(河豚、刀魚、鰣魚),出水即死,明朝在南京設祭時,從長江中,將鰣魚撈出,再製作成祭品,擺放到供桌之上,基本上用不了一天的時間,可以說保鮮度綽綽有餘,可是南京距離北京2000里路,想要將不變質的鰣魚北上運到京城,那可絕對不是簡單的事兒。

明朝的祖制不能更改,為了運魚,明朝廷就在燕子磯附近,設置了鰣魚廠,負責鰣魚的捕撈和保鮮任務。為了完成運輸鰣魚,鰣魚廠一共有14艘冰船負責運輸的任務。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爭食一種有毒食品,吃到的人還覺得挺光榮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爭食一種有毒食品,吃到的人還覺得挺光榮

這種冰船上下兩層都裝著冰,為了讓冰塊儘可能地少熔化,除了上面蓋了遮陽之物,船工們的伙食,還有一個特別限制,那就是不可以動火,一日三餐基本和吃飯絕緣,只能吃生雞蛋,飲酒,以冰梅湯解渴。

而鰣魚為了保鮮必須要裝在鉛盒子中,盒內再裝上凝固的大油(大油就是豬油,可以隔絕空氣),外面再用層層疊疊的冰塊凍封起來。

我們都知道,鉛是一種重金屬,用鉛盒子盛裝東西是極不安全的一種行為,因為遊離的鉛離子,會對食物造成污染,輕度的鉛中毒,可以使人頭暈乏力,食欲不振;中度的鉛中毒可以使人出現貧血,重度的鉛中毒可以引發中毒性腦病。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爭食一種有毒食品,吃到的人還覺得挺光榮

最明顯的就是,人一旦鉛中毒,會直接影響人的智力。

這些珍貴、美味,富含鉛毒的的鰣魚,來到了京城,它們在供桌上轉了一圈後,便被皇帝賞賜給了大臣。根據《明實錄》記載,萬曆三年1575年,首輔張居正就得到了六尾鰣魚的獎勵,而普通的大臣,一人才兩條而已。

這種鉛盒子裝的鰣魚,完全就是一種不健康的食品,甚至說它是毒魚都一點不為過,張居正先生,您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難道不知道這種毒魚,越吃得多,智力會越差嗎?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爭食一種有毒食品,吃到的人還覺得挺光榮

明朝滅亡後,清朝也實行過一段時間的「鰣魚貢」,後來,山西巡按周能鱗仗義執言,才讓康熙下旨,取消了貢奉鰣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解密坊 的精彩文章:

紫禁城中寶貝萬萬千,可是這七樣寶貝很少見,特別最後一樣太難得
明朝王爺成最大的騙婚案主角,案情泄露,外國公主手刃親夫

TAG:歷史解密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