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宗史:真宗即位不久,就下詔「國家大事,足食為先」

宗史:真宗即位不久,就下詔「國家大事,足食為先」

太宗逝世,太子即位一事也緊張地提上了議程。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因為箭傷發作而終。此時,趙恆是太宗欽點的太子,理應登基為帝。但是後官的皇后李氏和宦官王繼恩卻私下勾結,想要扳倒太子,他們的理想李皇后多年來一直偏愛元佐,但她由於常年處在深宮之中,沒有本事左右朝政,所人選是已經被太宗貶為庶人的趙元佐。以這場太子風波的發動者是王繼恩。在太宗時期深受恩寵的大太監王繼恩擔心一旦太宗逝世,自己便失去了權勢,而壽王是太子,既定的王位繼承人,若擁護他為帝,這是自然的事,但是若選元佐而替之,元佐肯定會很感激他,這樣豈不是對自己更有利?在病情加重的時候,遠見卓識的太宗皇帝已經開始著手鞏固太子的地位了,他將呂端推到了眾人的視線之中,上演了一出輔助太子即位的戲碼。

呂端當上宰相的時候已經年過六十歲,而且在啟用呂端之前,太宗還專門寫了《釣魚詩》,自詡為周文王,將呂端比做大器晚成的姜子牙,這顯示出太宗對其寄予厚望呂端確實也不負所托,將針對太子的宮廷政變消滅於無形之中。宋太宗病重之時,呂端進宮中探望,發現趙恆不在太宗旁邊,當時就擔心宮中可能有不測。他立刻在笏板上寫了皇帝病危的字樣,派人給趙恆送去,要趙恆速速到榻前伺候太宗。沒過多久,太宗就駕崩了。那時王繼恩進來告訴呂端,說李皇后召見宰相,請呂端到中書商議新皇帝即位的問題。

呂端雖然明白這話外之音,但是佯裝不知,故意告訴王繼恩,太宗已經提前寫好了遺詔,放在書閣之中。還要王繼恩和他一起去尋找出來,看先帝到底要誰繼承皇位。王繼恩聽了呂端的話非常緊張,想要自己先找到遺詔,然後將它偷偷毀掉。王繼恩迫不及待地搶先走進書閣,結果被呂端反鎖在書閣里。王繼恩這才醒悟過來,他中了呂端的計,可惜為時已晚。於是呂端火速到了中書政事堂。李皇后看見呂端個人來了,就直接問,自古都是年長者即位才合乎祖訓,現在誰最應做皇帝?她的意思是應該由元佐即位。呂端義正詞嚴地回答,先帝將趙恆立為太子,就是為了現在,不能再有異議。李皇后沒有得到王繼恩的支持,在呂端的凜然回答之中驚慌失措,也就不再說話。

太子趙恆順利到福寧殿繼承帝位,卻於簾後見文武百官。呂端又擔心此時是有人假冒趙恆,硬是不拜,上奏捲簾,確認是真太子趙恆之後,才回到大殿之下,率領著文武群臣參拜新皇。呂端沒有費一兵一卒,將這場可能掀起腥風血雨的宮廷之爭化為烏有,太子趙恆順利地成為新皇,也就是宋真宗。太宗長子元佐自始至終沒有參與此事,甚至毫不知情,而且他是真宗的親哥哥,並沒有受到牽連。真宗恢復了他的楚王爵位,賞賜有加。元佐卻不再與真宗見面,一生清高自做。呂端在真宗即位的時候立下大功,因此備受信任。呂端生病,真宗都要去他家中親自探望,呂端6歲的時候因病去世。真宗贈他為司空,謚正惠。趙恆性情溫和,他即位之後就下旨恢復了趙廷美的秦王爵位,追贈德昭為太傅,德芳為太保。真宗的做法和其父趙光義的做法背道而馳,但是,他這樣做就是為了「安反側,釋宿怨」。真宗希望自己可以整治綱常,消除太宗的不良影響,讓一切重頭再來。

同樣,這時宋朝的本質也已經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宋太祖確立了宰相的三權分立,軍、政、財鼎立,宰相無法專權,宋太宗不斷更換宰相,更加削弱了相權。但是到了真宗時,情況變了。呂端在首相的基礎上又加封為右僕射,真宗對他也是畢恭畢敬,每次見面,無論何種場合,真宗都會站起來對宰相作揖行禮。另有兩位參知政事副宰相即李至和李沉,地位也很尊貴。宋朝的宰相們又大權在握了。真宗即位之初也想為自己樹立威信,收攏民心。他非常清醒的認識到,除了獎勵親族、大臣們之外,更要對老百姓們施以恩惠。可是該如何做卻是一個難題。此時真宗身邊的王若欽開始發揮作用了。當真宗還是皇太子、開封府尹的時候,王欽若曾對他有救命之恩。至道二年,趙恆剛當上皇太子不足半年,開封府下屬的17個縣都上報旱災嚴重,顆粒無收。趙恆仁慈,下令免稅,但是有人進讒言,說太子此舉是收買人心,而災情沒有那麼嚴重。

太宗立刻著人調查,趙恆心驚膽戰,因為就在半年前,太宗已經表現出對他的不滿。現在若說他收買人心,無異於火上澆油。負責調查的官員核實了災情,還了趙恆清白,王欽若即是負責調查的官員之一,趙恆當時已是對他感激不盡。此時王欽若為真宗獻上了錦囊妙計。真宗立即採納了他的意見,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免收那些沒有交足的賦稅,釋放因此關押的犯人。如此一來,百姓感恩,而朝廷也未消耗一分一毫,卻收攏了最為寶貴的民心。接下來事情按部就班,真宗開始組織自己的領導集團,以及施政綱領國家大事不過是軍、政、民、財四個方面。軍政要穩,他依靠宰相和參知政事決策大事,而對於民和財,真宗自有主張政治已經改革重組,位居高位的都是些德高望重的人,如呂端、李至、李等、這樣的組織穩定而高效,足以安定天下。軍隊方面,真宗將曹彬官復原職,重新成為三軍統領,而曹彬的威望和資歷都足以安撫軍心。民政方面,真宗即位不久,就下詔「國家大事,足食為先」。而且他努力踐行自己的諾言,制定了「預買絹」的政策,每年春天都會由國家貸款給農民,秋收後再還。這樣在開始得到了農民的擁護。

財政方面,宋朝的錢糧管理部門稱為「三司使」。一種解釋認為,是說鹽鐵、度支、戶部三司的總長被成為三司使,還有解釋認為,三司每個部門都有一個領導,三司使就是鹽鐵部使、度之部使、戶部使三位「使真宗根據需要浮動政策,將發展的中心放在民生和經濟上,三司權力收歸一人,可以靈活調用,三司地位也有所提升,僅比東西兩府小半級,宰相或者樞密都無權過問三司事宜。真宗開始開源,但是更注重節流。宋朝的絕症被後人總結為「冗兵、冗吏、冗費」,從宋朝建國就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到了真宗年間,這個局面已經形成。真宗開始,大規模裁員,三四年時間,裁撤官吏就達19萬多人。這些不過是真宗治理國家的幾個具體的任務,但窺一斑而見全豹,真宗正以自己的方式盡心儘力地投入到治理好大宋朝的事業中去,正如東升的旭日,徐徐上升,而且儘力的釋放自己的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凝說 的精彩文章:

TAG:小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