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薄荷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薄荷

醫承有道

每個中醫人都值得關注

薄荷/Bohe

MENTHAE HAPLOCALYCIS HERBA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乾燥地上部分。

產地:

主產於江蘇的太倉、南通、海門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

採收加工

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選晴天,分次采割,晒乾或陰乾。

性狀鑒別:

本品莖呈方柱形,有對生分枝,長15~40cm,直徑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綠色,稜角處具茸毛,節間長2~5cm;質脆,斷面白色,髓部中空。葉對生,有短柄;葉片皺縮捲曲,完整者展平後呈寬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長2~7cm,寬1~3cm;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稀被茸毛,有凹點狀腺膦。輪傘花序腋生,花萼鍾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後有特殊清涼香氣,味辛涼。

飲片

呈不規則的段。莖方柱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綠色,具縱稜線,稜角處具茸毛。切面白色,中空。葉多破碎,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稀被茸毛。輪傘花序腋生,花萼鍾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後有特殊清涼香氣,味辛涼。

性味歸經:

辛,涼。歸肺、肝經。

性能特點:

本品質輕上浮,辛香涼散,疏泄清利,入肺、肝經。既善散上焦風熱而清利頭目與咽喉,又能透發疹毒和疏肝。治風熱諸疾最宜,治肝鬱化熱可投。

功效:

宣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

主治病證: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2)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

(3)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4)肝氣鬱滯,胸悶脅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10g; 或入丸散;不宜久煎,入湯劑當後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汁塗,也可煎湯洗或含漱。其葉長於發汗,梗偏於理氣。

使用注意

本品發汗耗氣,故表虛自汗者不宜服。

薄荷的故事

傳說薄荷的原名出自希臘神話。冥王哈得斯(Hades)愛上了美麗的精靈曼茜(Menthe),冥王的妻子佩瑟芬妮(Persephone)十分嫉妒。為了使冥王忘記曼茜,佩瑟芬妮將她變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長在路邊任人踩踏。可是內心堅強善良的曼茜變成小草後,她身上卻擁有了一股令人舒服的清涼迷人的芬芳,越是被摧折踩踏就越濃烈。雖然變成了小草,她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人們把這種草叫薄荷 (Mentha)。 羅馬人與希臘人都很喜歡薄荷的味道。在節慶時,他們還會把薄荷紡織優花環佩帶在身上。埃及人則有把一包包薄荷與大茴香、小茴香充當賦稅的做法。美洲印地安人會用薄荷來治療肺炎。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劉力紅闡述「傷寒」、「雜病」、「論」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豆蔻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