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萬善萬德,悲智願行

萬善萬德,悲智願行

本期導讀: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就,都是眾緣和合。每個人都是一個緣,眾緣和合才能成就事業,才能成就廣大的事業。本期推出「活動開示」系列之十二《傳承創新 悲智願行 三自三不》,探討佛法如何積聚無量無邊的福德因緣,成就無量無邊眾生的福慧圓滿。

萬善萬德,悲智願行

佛言祖語:佛即是心。所有萬善萬德,悲智願行。無不從此流矣。——《宗鏡錄》卷三十五

學誠法師法語:四大菩薩,觀音、文殊、地藏、普賢,體現了悲智願行。悲智願行是,大悲、大智、大願、大行。悲智願行這四個字。體現了我們中國佛教最核心的內容,也是佛法最核心的四個字。



文章:萬善萬德,悲智願行

第二條悲智願行,大悲、大智、大願、大行。中國有四大名山,普陀山、五台山、九華山、峨眉山。四大菩薩,觀音、文殊、地藏、普賢,體現了悲智願行。悲智願行是,大悲、大智、大願、大行。

所謂大悲,不是一般的悲心,不是小乘的悲心,小乘也有悲心,但不是大悲。大智要大智慧,菩薩的智慧,一切智、一切智智。大願,大願地藏王菩薩。大行,就是我們要很認真,很廣大地去實踐普賢菩薩十大願行。

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科目。傳承和創新,具體的科目就是這四條。要發大悲心不是容易的事情,做事遇到困難,做不好、做不順的時候就起煩惱,就不想做了,做不下去了,人就容易鬧情緒,工作就干不好。如果我們有大悲心,就不一樣。悲憫心,對所有人都有這種悲憫心。

萬善萬德,悲智願行

我們光有悲憫心還不夠,還需要智慧。如果沒有智慧,悲心重的話,也會容易有另外一種情緒,所以要經過智慧來抉擇、來判斷。然後還要有大願,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有這樣的願力,這個願力就非常得了不起。然後大行,就是去實踐。我們從早到晚,從春節到除夕,365天,都是可以發心可以努力,可以用功的。

我們在用功的整個過程當中,我們心心念念時時刻刻,都要非常清楚我們在做什麼,我們願是什麼。我們有菩提大願,這菩提大願,它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組成的?就猶如我們一個團體當中,我們有出家的法師,在家的居士義工們,我們是哪一個部、哪個組,我們在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做得怎麼樣?是不是我們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越做越有興趣,越做越有力量,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們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越做越有力量,就說明我們內心有大願。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希求,我們做一做、學一學就滿足了,或者迷失了方向,就是沒有具體地學習、實踐這些內容?我們福建佛學院的院訓也是悲智願行。悲智願行這四個字。體現了我們中國佛教最核心的內容,也是佛法最核心的四個字。(2)(未完待續)

——摘自學誠法師2012年9月師父在北京龍泉寺中秋晚會上的開示《傳承創新 悲智願行 三自三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龍泉寺 的精彩文章:

出家、在家,怎麼區別?
如何符合佛經的本意?

TAG:北京龍泉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