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心曾悲傷七次

我的心曾悲傷七次

第一次

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GIF

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說過:「每個人的心裡,有多麼長的一個清單,這些清單里寫著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們總是被推遲,被擱置,在時間的閣樓上腐爛。為什麼勇氣的問題總是被誤以為是時間的問題,而那些沉重、抑鬱的、不得已的,總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在應該拿出勇氣的時候,我們畏首畏尾,瞻前顧後,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機會。我們盲目地相信時間會改變一切,可我們還是面對著「當下的苟且」,在沉重的生活里,踽踽前行。我們心中抱有一絲幻想: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光加諸身上的勇氣會讓我們實現那些願望。可劉瑜卻告訴我們,那些美好的願望清單,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的增長而酣暢淋漓地實現。

因為我們在本可進取的時候,卻故作謙卑。於是乎,我們總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才想著好好開始。最遺憾的事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第二次

是看到它在瘸子面前跛行而過;

在弱者面前,假裝自己也是弱者,甘願同流合污,隱藏自己。也許這正是作為旁觀者自私冷漠的利己主義。關於這一點,不禁想到了芥川龍之介的《鼻》,文中主角禪智內供是一位有五六寸長鼻子的男人,他也因此受盡嘲諷,可當他用偏方讓鼻子變短之後,原本幸災樂禍的人們卻對他抱有了消極的敵意。這使得鼻子變短的內供悶悶不樂了幾日,最後,當他的鼻子又變為原來的長度時,如釋重負的心情正如鼻子變短時那樣,失而復得。無疑,沒有人不同情他人的不幸,可是,一旦對方好歹從不幸中掙脫出來,卻又因此產生若有所失的悵惘,誇張一些,他們甚至希望再看見那人陷在同樣的不幸之中。內供也許不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從眾人的不快中察覺到了這些旁觀者的利己主義的態度。

這映射出了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很多人對別人的缺點和不平表面上表現出同情心,而心裡卻幸災樂禍,暗地裡對別人的缺陷品頭論足,說三道四,甚至以此作為茶餘飯後的笑料。所以芥川在文末又把內供的鼻子變長了,雖又犧牲了內供的自尊,但卻成全了旁觀者的利己, 淋漓盡致地揭露了人性的軟弱虛偽、自私自利。

人們常常以把玩別人的不幸,來使自己得到某種快慰。

第三次

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梁啟超為了培養子女們的意志和毅力,從小就要求子女們艱苦樸素,守住寒士家風門風,鼓勵子女們在逆境中磨練品德。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從美國學成歸國後,父親梁啟超建議他們不要前往生活舒適的清華園,而是去條件艱苦的東北大學任教。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最終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躋身於中國歷史建設的教學、研究與田野考察,成為了中國建築學研究的翹楚。若不是經歷生活的如斯磨礪,如斯苦難,又怎能成就他們的成功呢?

然而,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傾向。選擇了容易的人也許逃避了眼前短期的痛苦,但會陷入以後長久的痛苦中,也許會因為眼前的一點利益而犧牲了長遠的利益。《聞香識女人》里的阿爾帕西諾說過:「我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在人生的每一步,我都知道;但每一次我都走向了反面——為什麼?因為那太他媽的艱難了。」 是的,人生本就是艱難的,但面對困難時,我們要麼選擇面對,要麼逃避。而逃避的後果是,以後還是要去解決。所以選擇困難的那條路不但是勇氣的表現,也是理智的權衡。

所以啊,不要在本該拼搏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第四次

它犯了錯,

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盧梭在《懺悔錄》中以驚人的誠實和坦率的態度來對待自己。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當時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就寫成什麼樣的人。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我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的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我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在《懺悔錄》里,盧梭寫了他的吝嗇,他的偷盜習慣,他對朋友的背叛,他說的慌,行的騙。那時的盧梭是可惡的,但後來他仍受人尊敬,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他能勇於承認錯誤,從未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寬慰,並能及時改正錯誤。

但很多時候面對錯誤,我們往往想到的是逃避,是推脫,是去尋找別人也會犯錯為什麼他們沒有受到懲罰的借口,我們甚至會用褒義的辭彙和思想來扭曲自己犯下的錯誤,因為我們總為自己著想。於此,人應該學會自我反省。

「善敗者不亡」,我們應直面失敗、坦然承認錯誤,而不是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

第五次

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契訶夫《柔弱的人》中的女主角尤麗婭是一位家庭教師,一天主人叫她去結算工資,原本應該80盧布的工錢,在主人的殘酷剝奪和扣押下,她只得到11個盧布。

最令人感慨的是,當主人把11盧布交給她時,她並未反抗,而是對主人說:「謝謝!」 一個人太過柔弱,會是怎樣殘酷的命運?尤利婭受盡「有權勢的強者」的欺壓,卻處處退讓,逆來順受,正如任人宰割的羔羊。未獲得本應有的報酬,卻對有權者充滿感激。她忍下了委屈和不公,但這是生命的堅韌嗎?

在這個世界上,無力者遍地行走,總是不自覺討好上級、當權者,他們習慣了低下頭,一再降低自己的底線,以至失去尊嚴與利益。但,請一定要記得:不說「不」,不是善良,而是無知懦弱;學會說"不",不是殘忍,而是真實頑強。而一個人真實頑強,也必然獲得自由真實的人生。

喜歡勇敢無畏的自己,也要記得擁抱脆弱、懦弱、軟弱的自己。

第六次

當它鄙夷一張醜惡的嘴臉時,

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羅生門》中有這樣一段場景,當僕人在黑暗中看到一個老太婆在拔死人頭髮時,他把這當做不可饒恕的惡。可老太婆卻說:「不錯,拔死人頭髮的確算不得正經勾當。可話又說回來,這些死人各個都是罪有應得的。我現在拔頭髮的這個女人,就曾把蛇一段段切成四寸來長說是魚乾拿到禁軍營地去賣。」「我不覺得這女人做的是缺德事,她也是出於無奈,要不然就只有餓死。同樣,我也不認為我正在乾的有什麼不妥,也是因為沒有別的辦法,不這樣就只能坐著等死。」僕人聽罷,便扯掉了老太婆的衣衫,把老太婆踢倒在死屍上。不論是女人,老太婆,還是僕人,他們都代表著一種惡。當老太婆在鄙夷女人的同時,也受到了僕人的鄙夷。她認為女人作惡罪有應得,但卻對自己作惡無動於衷。

惡折磨我們的人,時而是因為人的本性,時而是因為人那殘忍的自私性。

第七次

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

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我們總是畏首畏尾,走一步退兩步,顧慮太多,擔心太多,這不叫謹慎,這是把世界的其他人事物當作自己世界的中心,久而久之,我們會發現我們活得很累。就像《鼻》中的主人公內供總是擔心自己在旁人眼中的形象,總是拘泥於別人的臉色,在乎社會輿論對他的評價。雖然因為奇特的鼻子而感到痛苦,但卻要表現出對於自己肉體的不幸的不在乎,在這種內在和表面的夾縫中,內供的內心有多麼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他想擺脫,但卻被他人的看法牽制,無從擺脫。其實內供的悲哀既是個人的,又是全體的,他的遭遇只是人類處境的現實象徵。

很多時候,我們的退縮和膽怯是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和眼光,對於如何擺脫這樣的生活態度,日本人曾提出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家居整理方法——「斷舍離」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借鑒。

斷=對於那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不買、不收;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遠離物質的誘惑,放棄對物品的執著,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斷舍離」的終極含義就是要徹底以自己為主體,過去、未來都不重要,我們擁有的只有今天和現在。不去聽取和自己無關的流言蜚語,丟掉那些無關緊要的不舍和執著,摒棄世俗的評價和眼光,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自在。在「斷舍離」的選擇中,你也會越來越清楚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毛球茶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西藏林芝2018年桃花節,只有這一個月的花季,西藏最美的春天,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和桃花有個約會。賞桃花交桃花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