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文看懂中國城市GDP十年走勢

一文看懂中國城市GDP十年走勢

泰智造行研團隊對2007-2017十年間中國的GDP總量及增長走勢、常住人口總量及增減變動、三次產業結構及變動趨勢進行了總體分析,並在此基礎上重點研究了2017年GDP十強城市的宏觀經濟數據,進而從製造業發展視角預測了這些城市的經濟增長潛力。

註:GDP按當年價格計算,GDP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中國GDP總量及增長走勢分析

GDP總量

我國近十年來GDP絕對量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從2007年的27萬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提高了306%。2017年我國人均GDP為8836美元,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萬美元,相比發達國家差距較大。

GDP增長

2007-2017年,GDP年增長率呈現下降並趨於平滑趨勢,2010年受益於經濟刺激計劃,增長提速至10.6%,此後增長率一直下降至2016年6.7%,2017年增長出現7年來的首次回升至6.9%。

中國產業構成及人口走勢分析

產業構成

總體來看,第一次產業比例持續下降;第二次產業比例總體下降,近兩年趨於穩定;第三產業呈穩步上升趨勢。現階段我國三次產業構成基本合理,下一步將著力推動三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競爭力提升。

人口走勢

2017年我國人口總量為13.9億,近十年來人口增長率維持在0.5%上下波動,最高為2016年0.59%,因2016年二孩政策實施,人口出生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2017年城鎮化率58.52%,相比發展國家的80%,我國城鎮化水平仍有大的提升空間。

GDP十強城市榜單分析

第一梯隊

近十年來,北上廣深穩居排行榜前四,2008年上海GDP超越北京之後一路領先,保持領頭羊地位;廣州深圳在2007-2016年十年分別穩定在排行榜第三、第四名,2017年深圳首次超越廣州,成為三強之一。

第二梯隊

第二梯隊城市按地理位置可以分為中西部城市(武漢成都重慶)和沿海城市(天津蘇州杭州)。中西部城市近幾年在榜單中表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而沿海城市如蘇州杭州在排行榜中位置略微下滑。

2007VS2017

GDP十強城市對比分析

GDP增量變動

從十年GDP增量絕對值的角度分析,北上廣深總體的增長量仍然保持領先。

新進十強城市

成都武漢是中西部極具競爭力的兩個城市,近年來風投投資熱點也呈現出向成都武漢兩個城市傾斜的趨勢。

退出十強城市

無錫近年來GDP增速下滑明顯,在整個沿海工業城市出口受挫的大環境下,加上城市吸引力下降,導致經濟增長緩慢;

青島經濟轉型慢,新興科技產業不如南方,產能落後,整體上市場活力不足。

2017年GDP十強城市總體分析

2017年十強城市GDP總量及同比增長

2017年上海GDP總量首次超過3萬億,位列榜首;北京深圳廣州三個城市GDP超過2萬億;從GDP增長率上看,重慶深圳成都武漢杭州五個城市同比增長超過8%,整體實現經濟高速發展。

2017年十強城市GDP增量

2017年深圳GDP增量以2793億元排名第一,表現出快速發展勢頭,其次為北京上海廣州,增量排行依然為前四強;天津GDP同比增長下滑明顯,增量也以710億元在十強中墊底。

2017年GDP十強城市分析

No.1上海

GDP增長

2017年上海實現GDP3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9%,與上年持平,領先北京深圳優勢正在縮小。

人口變動

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2418萬,同比增長-0.1%,近年採取點剎策略主動控制人口,總量階段性出現負增長。

產業結構

2017年上海產業結構為0.3:30.7:69,工業增加值8304億元,同比增長6.4%,製造業在2017有較大回升。

製造業增長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5.7%,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8%,汽車、生物醫藥等產業增長較快。

2017年GDP十強城市分析

No.2北京

GDP增長

2017年北京實現GDP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7%,增速低於全國平均增速兩個百分點。

人口變動

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2171萬,同比增長-0.1%,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主要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人口減少。

產業結構

2017年北京三次產業結構為0.4:19:80.6,工業增加值42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4%。

製造業增長

高技術製造業、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6%、5.0%和12.1%。

2017年GDP十強城市分析

No.3深圳

GDP增長

2017年深圳實現GDP2.24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三,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8%,實現中高速增長。

人口變動

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1253萬,同比增長5.2%,近三年人口保持高增長,人口吸引力指數在全國排名第一。

產業結構

2017年深圳三次產業結構為0.1:41.3:58.6,工業增加值8087.62億元,增長9.3%,增速創14年以來新高。

製造業增長

先進位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均超過5000億元,實現13%的高增長,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40.9%。

2017年GDP十強城市分析

NO.4廣州

GDP增長

2017年廣州實現GDP2.1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四,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保持中高速增長。

人口變動

2017年廣州常住人口1450萬,同比增長3.3%,人口保持中高速增長,人口吸引力指數排名僅次於深圳。

產業結構

2017年廣州三次產業結構為1:28:71,第二產業增加值6015億元,增長4.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約20% 。

製造業增長

先進位造業增加值同比提升1.8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增速較低。

2017年GDP十強城市分析

No.5重慶

GDP增長

2017年重慶實現GDP1.9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五,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3%,保持高速增長。

人口變動

2017年重慶常住人口3075萬,同比增長0.9%,人口維持低速增長,因為重慶區縣擁有大量農村勞動力。

產業結構

2017年重慶三次產業結構為7:49:44,第二產業增加值8596.61億元,增長9.5%,工業平穩增長。

製造業增長

6+1支柱行業實現中高速增長,如汽車製造業增速為6.2%、電子製造業為27.7%、裝備製造業為9.3% 。

2017年GDP十強城市分析

No.6天津

GDP增長

2017年天津實現GDP1.86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6%,增速低於全國平均3.3個百分點。

人口變動

2017年天津常住人口1557萬,同比增長-0.3%,近年來人口增速下降明顯,2017年出現負增長。

產業結構

2017年天津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至1:41:58,第一產業增長2%,第二產業增長1%,第三產業增長6% 。

製造業增長

傳統工業偏重,冶金、石化等傳統工業佔比較大,對全市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回落,甚至出現負拉動。

2017年GDP十強城市分析

No.7蘇州

GDP增長

2017年蘇州實現GDP1.7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1%,增速高於全國0.2個百分點。

人口變動

2017年蘇州常住人口1068萬,同比增長0.3%,近年來常住人口低速增長。

產業結構

2017年蘇州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至1:48:51,工業總產值3.2萬億元、增長10.3%,工業經濟持續向好。

製造業增長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50.8%和47.8%,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2017年GDP十強城市分析

No.8成都

GDP增長

2017年成都實現GDP1.39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1%,增速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保持高增長。

人口變動

2017年成都常住人口1605萬,同比增長0.8%,近年來常住人口波動增長。

產業結構

2017年成都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至3.6:43.2:53,工業增加值增長9.0%,拉動經濟增長3.1個百分點。

製造業增長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等高技術製造業增20.5% 。

2017年GDP十強城市分析

No.9武漢

GDP增長

2017年武漢實現GDP1.34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增速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保持高增長。

人口變動

2017年武漢常住人口1091萬,同比增長1.3%,近年來常住人口小幅增長,增速趨緩。

產業結構

2017年武漢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至3:44:53,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3.2%,增速創新高。

製造業增長

十一大重點行業增加值「10升1降」,日用輕工、汽車及零部件、信息技術製造行業增速均在20%左右。

2017年GDP十強城市分析

No.10杭州

GDP增長

2017年杭州實現GDP1.26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增速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持續高增長。

人口變動

2017年杭州常住人口947萬,同比增長3%,連續三年人口保持高增長趨勢。

產業結構

2017年杭州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至2.5:35:63,工業增加值增長7.0%、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

製造業增長

先進位造業發展加快,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4.9%和21.2%。

退出GDP十強城市之無錫

GDP增長

2017年無錫實現GDP1.05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4%,增速高於全國0.5個百分點。

人口變動

2017年無錫常住人口655.3萬,同比增長0.37%,增速低於全國平均,十年來人口增長有不斷下降的趨勢。

產業結構

2017年無錫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至1.3:47.2:51.5,工業增加值3382.77億元,增長8.6%。增速列蘇南第一。

製造業增長

高技術產業產值2900.11億元,同比增長17.7%,佔全部工業的比重為18.3%,製造業增長穩步向好。

退出GDP十強城市之青島

GDP增長

2017年青島實現GDP1.1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5%,增速高於全國0.6個百分點。

人口變動

2017年青島常住人口929萬,同比增長2.1%,近幾年人口呈現波動增長趨勢。

產業結構

2017年青島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至3.4:41.2:55.4,工業增加值增長7.5%、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

製造業增長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通用設設備製造業等,增加值增長均超過10%。

結語

十多年來,經濟總量能夠一直保持強大的城市背後,是這些城市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產業不斷創新發展的結果。我們從近十年各個城市GDP與人口的總量及變動趨勢以及三次產業結構分析可以看出每個城市經濟發展的特點和發展方向;從各個城市工業及製造業增加值及增長速度,可以看出這些城市實體經濟結構調整的進度和方向。

從GDP總量的角度看

10年來GDP總量最高的前四大城市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十年來四強名單從未被改變,說明這四座城市的綜合實力在中國處於最領先的層次。

10年平均GDP增速最快前四大城市為:重慶、天津、成都、武漢,作為GDP十強城市,整體經濟又能夠實現高速發展,足以表明這些城市未來發展的潛力。

從人口增長角度看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近年來採取主動方式控制人口總量,人口甚至出現負增長,人口吸引力降低;與此同時,二線城市開放戶籍,不斷推出人才吸引政策。

近年來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有深圳、廣州、杭州,人口增長率均超過3%以上。這些城市未來的實體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從三次產業比重看

服務業比重最高的城市是北京,最近3年比重均超過80%,服務業成為北京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力量,其次是廣州、上海,比重在70%左右。

工業比重最高的城市是蘇州,佔比48%,比重超過40%的城市還有深圳、重慶、天津、成都、武漢,這些城市在不斷提升第三產業的同時,保持著強大的工業。

從製造業增速看

深圳、杭州、成都、武漢、重慶等城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先進位造業等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不斷上升,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十強城市中天津的由於傳統工業偏重,冶金、石化等傳統工業佔比較大,對全市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回落,甚至出現負拉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泰智能硬體孵化器 的精彩文章:

國內人工智慧產業政策分析
先進位造業發展路線圖確定;蘋果將前谷歌搜索和AI主管招至麾下;AI晶元獨角獸寒武紀完成新一輪融資

TAG:洪泰智能硬體孵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