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Telegram 靠密碼幣發行籌集了 17 億美元,這可能是密碼幣最好的用武之地

Telegram 靠密碼幣發行籌集了 17 億美元,這可能是密碼幣最好的用武之地

Telegram 想創造的不是另一個比特幣,而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新互聯網。

年初,當比特幣價格正勢不可擋地沖向 20000 美元之時,Telegram 將進行 ICO(首次密碼幣發行)的消息也不脛而走。有聲音稱 Telegram 將成為密碼幣乃至區塊鏈領域的重要玩家,也有人覺得 Telegram 只不過是在「蹭熱點」而已,甚至有人說這是「假消息」,是詐騙團伙的陰謀。

到 4 月,比特幣經歷了一次過山車式的下跌,價格已不足 7000 美元,各種密碼幣發行的消息也不再新鮮。任何人都可以發行自己的密碼幣,以太坊更是成為了一個「代幣發行平台」。而 Telegram 卻在過去的兩個月里靠密碼幣發行籌集了 17 億美元。毫無疑問地造就了一次史上最大規模的 ICO。


Telegram 是一個強調安全和隱私的即時通信軟體,由俄羅斯人 Pavel Durov 開發。在做 Telegram 之前,Pavel 在俄羅斯做了一個跟 Facebook 差不多的社交網站 VK。VK 的規模越來越大,平台上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這時候俄羅斯的國家機構開始要求 VK 刪除平台上的一些反對政府的聲音。而這些要求被 Pavel 斷然拒絕。

之後俄羅斯的政治力量開始通過各種渠道購買 VK 的股份,直到最後完成了對 VK 在股權上的掌控,而 Pavel 最後也只能選擇賣掉自己剩餘的股份,退出了 VK。

這也是 Telegram 作為 Pavel 的第二個項目,要如此強調隱私和安全的原因所在。用戶在 Telegram 上進行「私密聊天」時,內容會經過「端到端加密」處理,並且 Telegram 在產品層面設計了「限時閱後即焚」功能,用戶可以自行設置自己通過私密聊天發出的消息的有效時間,有效時間結束後,消息會自動被刪除。

Telegram 從誕生至今,一直帶著濃烈的神秘色彩。它最初由十幾個遠程辦公的核心成員開發。直到今天,月活用戶已超 2 億的 Telegram 依然沒有一個對外公開的辦公地點。它不接受第三方投資,將自己定義為一個非營利組織。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有著獨立的特質。


中學的課程告訴我們,金銀為什麼可以成為貨幣?最根本的因素是稀缺性。而且這種稀缺性是高層級的,會在未來長期地持續下去,而很難隨著人類技術、文明的發展而改變。

比特幣具備成為貨幣的這一必要特質,其基於區塊鏈的核心規則保證了其具有牢不可破的稀缺性。這也是為什麼隨著比特幣和區塊鏈話題關注度的上升,比特幣的價格發生了爆炸式增長的原因。

過去的半年裡,有越來越多的線上交易開始接受比特幣。但面對波動的價格和高額的交易費率,包括 Steam、Reddit 在內的很多公司最終選擇停止接受比特幣。

比特幣或許最初有一個成為「貨幣」的夢,但時至今日,即使它已經非常成功,卻仍只是一種稀缺的投資品而已。

Telegram 的密碼幣發行跟一般的 ICO 最不一樣的是,它既沒有公開募集資金,也不接受任何「以幣換幣」的交易,而是只接受法幣(美元、英鎊等各國法定貨幣)。二月,它從 94 個資方那裡,募集了 8.5 億美元。接下來的三月,它又追加了價值 8.5 億的密碼幣,同時表示將在未來發行更多。

這讓 Telegram 的密碼幣和比特幣產生了本質的區別。與比特幣依賴「挖礦」來產生新幣不同,Telegram 發行的大部分密碼幣由 Telegram 自身掌控,但放出來的那些幣,背後有強大的資本作為其信用背書。這無疑使其在未來流通中的價值有了一個穩定的基礎。


Telegram 產品的立足點是提供安全、私密的通訊,但這對於 Pavel 來說還遠遠不夠。這樣一個基於雲端的聊天軟體,如何才能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並同時還要免於被資本所支配的命運,這是 Telegram 在未來將面臨的關鍵性問題。

而它所給出答案是,區塊鏈。

Telegram ICO 的關鍵根本不在於密碼幣本身。Telegram 想要打造的,是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互聯網」。Telegram 在 ICO 的白皮書中,把這個將建立在 Telegram 上的新互聯網稱為 Telegram Open Network(TON)。

這樣的一個去中心化的 TON 平台,基於數億 Telegram 用戶,將可以提供分散式存儲、網路代理、智能合同等等各種應用、服務。

而有了服務,自然就需要交易和支付。Telegram 所發行的密碼幣 Gram,將成為 TON 上的「法幣」,為用戶提供一種不受限制的跨境交易方式。


Telegram ICO 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市場上又多了一種值得投資的密碼幣,而意味著投資機構開始認同這種「去中心化的互聯網」。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普通用戶還不能買到 Telegram 的 Gram 幣,Telegram 工作的重點也不會是運作其密碼幣。根據其 ICO 白皮書所述,Telegram 將在 2018 年重點建設這個基於區塊鏈的  TON 網路,測試其服務可行性,力求將其建設得穩定、高效。

而普通人想要買 Gram 幣,不出意外的情況下,需要等到 18 年底 19 年初,等 Telegram 內置的電子錢包功能上線之後,才可以進行 Gram 幣的交易。

而根據 Telegram 的計劃,在 2021 年,如果 TON 按計劃穩步發展,Telegram 將退居幕後,將 TON 改名為 ON,交由廣大的用戶去管理,真正完成其「去中心化」的最後一步蛻變。

這很難不讓人想起美劇《矽谷》中 Richard Hendriks 正在開發的「去中心化的互聯網」項目。這幾年,抗議互聯網被巨頭所壟斷的聲音越來越多,而 Facebook 最近所展示出的強大能量更是讓人們感到恐懼。大家一邊懷念當初那個自由、開放的互聯網,一邊也夢想著,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互聯網能重拾榮光。

Telegram 會是那個救世主嗎?沒人知道。但至少它已經繪出了一幅未來之藍圖,至於能否將這一令人神往的理想變為現實,則需要我們拭目以待了。 

本文由極客公園原創

轉載聯繫 zhuanzai@geekpark.n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三星 Galaxy S9/S9+評測:Galaxy 的「S」年,不新鮮卻很好用
瘋狂的「吃雞」賽道上,《堡壘之夜》憑什麼能取代《絕地求生》?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