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帕金森病離我們很遙遠嗎?

帕金森病離我們很遙遠嗎?

帕金森病是常見於中老年人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被認為是繼心腦血管病及腫瘤之後中老年人的「第三殺手」。帕金森病的運動遲緩和肢體僵硬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記者特採訪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劉藝鳴,請她為大家談一談帕金森病的來龍去脈。

命名多年 病因未明

今年是帕金森病命名201年,人們對於帕金森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癥狀有震顫、肢體僵硬、動作變慢、小步前傾等。劉藝鳴說:「患者就診時往往會說刮鬍子、刷牙變笨拙了,家庭主婦會訴說包餃子捏不好了、擀皮轉不動了等。」除了這些運動癥狀,患者還有抑鬱、疼痛、睡眠障礙、嗅覺減退、便秘等癥狀,這些非運動癥狀往往出現在運動癥狀之前,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前期癥狀。很多研究聚焦在早期診斷,這是非常有意義的研究。

帕金森病以中老年人多見,但是臨床上40歲以下發病的患者也不少見。迄今為止,導致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基因與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帕金森病患者腦內多巴胺減少,從而導致一系列癥狀。當然,隨年齡發生的老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80歲以上發病率更高,男性多於女性。帕金森病的診斷更多依賴於臨床表現和對多巴胺製劑的反應。常規的CT和核磁共振並不能診斷帕金森病。功能顯像技術近年雖發展較快,但只能作為輔助診斷。血液學檢查尚無可靠的生物學標誌物。

癥狀多樣 辨別診斷

劉藝鳴說,有震顫的不一定是帕金森病,沒有震顫的也可能是帕金森病,因為核心癥狀是運動遲緩、僵硬。當帕金森病患者出現震顫、僵硬、運動遲緩時,一定仔細辨別。震顫往往是發病最早期的表現,多數從某一側上肢遠端開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為主,手指震顫動作就像數鈔票的動作一樣,然後這種表現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和對側肢體,晚期可波及下頜、唇、舌和頭部,往往安靜時震顫,患者拿東西活動時震顫消失。動作僵硬表現在穿衣、刷牙等動作逐漸變慢、字越寫越小等,並伴有四肢肌肉僵直、疼痛、無力、沉重感。行走時下肢拖曳,走路的樣子看起來很僵硬,步伐變小變慢等。帕金森病中晚期可能有認知功能障礙,如定向障礙或幻覺。還有部分帕金森病的患者,站起來時血壓突然下降,會導致頭暈現象,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昏倒。

帕金森病患者還有一些特殊癥狀。比如早期口水多,尤其夜間會弄濕枕頭,晚期白天也不斷淌口水。研究人員發現,這並不是患者的唾液分泌增加,而是自動吞咽動作減少,造成唾液在口腔內淤積過多而溢出。另外,患者尿頻尿急較多,尤其是夜尿的次數增多,有時尿意是不可遏制的,加上患者本身行動緩慢,很容易導致尿濕褲子。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癥狀非常嚴重,有時服藥會加重便秘,通過增加飲水量、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可以改善這種狀況。

帕金森病患者有時會出現下肢腫脹現象,常出現在腳部,嚴重時會波及小腿,通常在晚間睡眠之後減輕或消失,但是白天又會逐漸變得嚴重起來。其原因是帕金森病患者缺乏活動,不能通過腿部的活動和肌肉的收縮來把靜脈血液擠壓到心臟,使靜脈血淤積在靜脈血管中,組織液外滲,引起腳部和踝關節的浮腫。劉藝鳴提示:「對於下肢腫脹癥狀的患者,晚上睡覺時,可將腳墊高一些,這樣有利於靜脈迴流,減輕水腫。若不能緩解,要去醫院檢查排除其他內科系統疾病或下肢血管性疾病。」

「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家中老人抑鬱、情緒低落、動作變慢、全身無力或一側無力,要警惕帕金森病」,劉藝鳴提示。

治療康復 保持功能

帕金森病需要儘早發現並且治療,這可以延緩疾病的進展。「內科治療用藥非常重要,可以推遲和預防運動併發症。外科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有毀損性手術和腦深部電刺激術(腦起搏器治療手術),手術同樣只能改善運動癥狀,不能根治疾病,術後仍需應用藥物治療,但可相應減少劑量,少數人甚至可停用藥物。」

運動對於早期患者,還是非常重要的。齊魯醫院康復科副主任醫師王永慧說:「像太極拳、廣場舞和探戈舞,這些協調性強的動作,都會對緩解患者肢體活動僵硬有幫助。」中晚期患者出現凍結步態、轉身困難、起身困難,這時候就需要專業人員幫助其站立、行走、轉身,做一些專業康復訓練。王永慧說:「像日常的節拍器訓練和踏步反覆刺激,都有助於改善患者病情。」同時要重視患者的心理疏導安撫和精神關愛,保證充足睡眠,避免情緒緊張激動,以減少讓肌震顫加重的誘發因素。患者家屬也要積極鼓勵患者主動運動,如吃飯、穿衣、洗漱等。有語言障礙的患者,可對著鏡子努力大聲地練習發音或請康復師給予規範化輔導。對於肢體僵硬者,要加強關節、肌力活動及勞作訓練,儘可能保持肢體運動功能,注意防止摔跤受傷及造成肢體畸形。對長期卧床的患者,家人應加強其生活護理,注意清潔衛生,勤翻身拍背,防止墜積性肺炎及褥瘡感染等併發症。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響壽命。隨著治療方法和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能終身維持較高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但是每個人的病情進展不一樣,個體差異也不同,少數患者病程進展較快,而大多數患者病程進展相對較慢,經過合理的治療,多年後仍能保持較好的運動功能。除了少數非原發性帕金森病外,患者本身的心理狀況、醫療條件和家庭關懷對延緩疾病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患者需要保持樂觀心情、堅強意志;同時,和諧的家庭環境、良好的家庭護理,及時的醫治更是不可缺少。(王宣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志願者撿垃圾 文明過廟會
曾因體重360斤羞於見人,30歲胖小伙變身模特超自信!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