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河人王錫朋,抗擊英國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壯烈殉國!

寧河人王錫朋,抗擊英國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壯烈殉國!

來源:百度百科、雲飛的博客

在定海城西曉峰嶺的竹山頂上,有一座以鴉片戰爭古戰場遺址為載體,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紀念性公園,名為竹山公園。170多年前,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役,這就是定海保衛戰。1841年9月,壽春總兵王錫朋與定海總兵葛雲飛、處州總兵鄭國鴻率領將士,奮勇抵抗英國侵略軍。56歲的王錫朋將軍,身先士卒,沖入敵陣,揮刀殺敵,血染疆場,壯烈殉國。

王錫朋(1786——1841),清軍將領。字樵慵,順天府寧河縣董庄鄉(今天津市寧河區蘆台鎮)人。嘉慶武舉人。初隨楊玉春從征新疆,平準葛爾叛亂。後又參與鎮壓瑤民起義。道光十八年(1838),任安徽壽春鎮總兵。王錫朋素驍勇,曾欽賜「銳勇巴圖魯」稱號。鴉片戰爭爆發後,被調往上海吳淞口,協助江南提督陳化成抗擊英軍,曾炮擊大小英艦多艘。他親手訓練的壽春兵,以驍勇善戰馳名,令「英軍聞風遠遁,數月不敢窺」。

王錫朋善於治軍,通曉兵法,有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他的治軍思想和作風,令將士們十分折服,將令一出,一呼百應,壽春兵成為一支有頑強戰鬥力的軍隊,常常讓敵人「聞壽春兵即遠遁」。他心胸開闊,嚴於號令,賞罰分明,與士兵同甘共苦。在平息瑤亂時,途中遇雨,見一士兵無雨傘,便把他叫到身邊,與自己共用一把傘。一次行軍途中,發現路邊一個被遺棄男孩,就把他收作馬童,對其視如己出。馬童一直跟隨王錫朋18年,曾在戰場上將他從死人堆里背出來。在董庄鄉王錫朋墓旁,便是馬童的墓。隨從葬在主將墳塋的新奇故事,在寧河民間廣為傳頌。

1840年4月,英國政府動用了一支包括軍艦14艘、運輸船28艘、武裝汽船4艘共載炮540門,士兵4000多人的侵華遠征軍,向中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舟山軍民奮起抗擊,終因敵強我弱而失敗。6月7日,英軍攻陷定海,知縣姚懷祥等殉職。

1841年3月,王錫朋與葛雲飛、鄭國鴻帶兵三千,渡海收復定海。第一次擊退英軍後,王錫朋和鄭國鴻接到調離命令。當葛雲飛為他們餞行時,得知英軍很快再次進攻的消息後,他倆毅然決定留下協防,共同抗擊英國侵略軍。

9月,英軍再次攻定海。定海三面環山,北有曉峰嶺,俯瞰縣城,嶺陡絕,臨海有間道;東為竹山門,濱海,港峽水深;西為九安門,山叢疊,去海遠;南為道頭,空曠無蔽,海陸往來之要道。大敵當前,三總兵分守要地。王錫朋守曉峰嶺,鄭國鴻守竹山門,葛雲飛守土城。

28日,激戰進行到第三天,英艦「摩底士底」號、「哥倫拜恩」號和「復仇神」號攻打曉峰嶺。王錫朋率部隱伏石崖反擊,敵軍開炮數百發,清軍無一人傷亡。後來英軍50餘人,駕駛舢板船由竹山門登陸,被鄭國鴻率部放炮擊退,殺死殺傷多人。連續5個晝夜的交戰,清軍死守陣地,英軍雖有洋槍洋炮,卻一直難以攻克。

10月1日清晨,英軍乘大霧天,傾巢出動,全線攻擊,在五奎山大炮的掩下,向曉峰嶺再次發動進攻。總兵王錫朋指揮將士,奮勇抵抗。英軍步步緊逼衝上山時,王錫朋振臂一呼,壽春兵炮火齊發,打的英軍驚潰幾散。據當時在場的英兵回憶說:「中國人下山迎戰,他們的火繩槍和抬炮的火光,使滿山像燃火一般」。交戰中,雙方傷亡都很大,守軍前隊將士陣亡,後隊繼續奮戰,先後擊退英軍九次進攻。由於連續作戰,守軍所有抬炮炮筒都紅透了,無法裝彈藥,於是,就跟敵人短兵相接,展開肉搏戰。王錫朋身先士卒,左衝右突,單刀砍殺英兵多人,右臂中彈後,用左手劈搏。不久,一腿又被炮彈擊中,但他仍手舉大刀,砍殺蜂擁之敵。

曉峰嶺失陷後,英軍攻上山頭,他們找到王錫朋的屍體,便在屍體上揮刀亂砍,直到血肉模糊。由於壽春兵英勇善戰,殺敵最多,英軍既懼怕又恨之入骨。所以,他們佔領定海後,大肆搜捕壽春兵,並勒令定海居民,不許藏匿渡載,瘋狂進行血腥報復。道光皇帝得知王錫朋英勇殉國的消息,也為之動容,專門為他撰寫祭文,按提督銜(從一品),將王錫朋衣冠等物品,在老家董庄村墳塋安葬,並賜御碑,謚號「剛節」。

為褒揚王錫朋、葛雲飛和鄭國鴻三總兵等英烈以身殉國的民族氣節,激勵後人不忘國恥,奮發圖強,舟山市政府和人民在曉峰嶺山頭,特修建傲骨亭。傲骨亭東面豎有傲骨碑記,碑文由舟山市文化名人方牧先生於1997年6月香港回歸前所撰寫。《傲骨亭記》是一篇激發愛國主義、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脈搏共振的文化精品。

傲骨亭,屹立在鴉片戰爭定海古戰場上的傲骨之亭,將伴隨著定海的海天勝景走向永遠;《傲骨亭記》,記載著華夏抗英之役的壯舉,將因其謳歌王錫朋、葛雲飛和鄭國鴻三總兵等忠魂傲骨的傳神之筆,而一記長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河生活通 的精彩文章:

TAG:寧河生活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