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漢魏六朝詩選》第二百二十三首《賦得岩穴無結構》

《漢魏六朝詩選》第二百二十三首《賦得岩穴無結構》

【篇目】

[作品介紹]

[作者介紹]

[注釋]

[譯文]

[賞析一]

【古風泊客一席談】

賦得岩穴無結構

【隋詩·王申禮】

岩間無結構,谷處極幽尋。

葉落秋巢迥,雲生石路深。

早梅香野徑,清漳響邱琴。

獨有棲遲客,留連芳杜心。

拼音版:

yán jiān wú jié gòu ,gǔ chù jí yōu xún 。

岩間無結構,谷處極幽尋。

yè luò qiū cháo jiǒng ,yún shēng shí lù shēn 。

葉落秋巢迥,雲生石路深。

zǎo méi xiāng yě jìng ,qīng zhāng xiǎng qiū qín 。

早梅香野徑,清漳響邱琴。

dú yǒu qī chí kè ,liú lián fāng dù xīn 。

獨有棲遲客,留連芳杜心。

[作品介紹]

《賦得岩穴無結構》通過對山中景色的細緻描繪流露出作者對山中清幽美景的喜愛;表現了作者對棲居山林生活的企羨之情和對高潔品性的追求。

[作者介紹]

王申禮,事迹不詳,代表作《寶林寺》、《賦得岩穴無結構》。

[注釋]

結構:指的是房屋建築。

芳杜:山間的一種香草。

[譯文]

棲身洞穴,沒有房屋建築可供居住享受,然而隱居山林,卻可以盡情的尋幽探勝。

秋葉盡落,遠遠樹上的點點鳥巢,已歷歷在目;雲生霧起,山間的石路,遠遠看去,分外覺得幽深。

小徑旁的早梅已經發花,幽香陣陣襲人,清澈的溪水,流聲潺潺,猶如丘上琴聲。

唯有游息盤桓於此的隱士,方會有留戀而不願離去之心。

賞析

壹/

賦得,根據某個預定的題目賦詩。有時是一群詩人定好題目後分別寫作,也有自己選擇前人詩中的成句為題,敷衍成篇。本篇大約是後一種情況。

「岩穴無結構」乃晉代詩人左思《招隱》詩二首第一首中的句子。原詩是寫作者入山尋訪隱士,為山中清麗幽靜的自然景色所吸引,於是,「聊欲投吾簪」,便萌發了棄官歸隱、與世決絕之意。本篇雖無投簪避世之情,但在對山中清幽之境的描繪中所流露的企羨之意,卻與左思的原詩頗為近似。

「岩間無結構,谷處極幽尋。」岩:山中洞穴。結構:指房屋建築。谷處:謂隱居山林之中。首兩句說,棲身洞穴,沒有房屋建築,自然更不會有什麼朱門鎖窗,畫閣飛檐之類的美可供享受,然而隱居山林,卻可以盡情的尋幽探勝,那清幽的自然景色,足以使人賞心悅目。

起首兩句以人工之美和自然之美相映照,而作者情之所鍾在後者,已經顯而易見。

「葉落秋潮迥,雲深石路深。」迥:遠。這兩句是說,時屆清秋,木葉盡落,可以極目遠眺,遠遠樹上的點點鳥巢,已歷歷在目;雲生霧起,蔽遮掩抑,山間的石路,遠遠看去,分外覺得幽深。

這兩句同是寫秋日望遠所見之景,但前句境界曠遠,後句景象奧幽,從而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山間秋景的不同的美。

「早梅香野徑,清澗響丘琴。」這兩句是說,身邊的小徑旁,早梅已經發花,幽香陣陣襲人,清澈的溪水,流聲潺潺,猶如丘上的琴聲。

這兩句,收攏筆觸,轉寫近景。

中間兩聯,承次句二申寫,意在具體展現出山林中的幽境勝景,顯示它使人心曠神怡之所在。採用了遠近結合,遠處寫了樹上的鳥巢和雲霧中的山間石路,近處寫了野徑旁的香梅和山溪;調動了視覺、嗅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視覺上寫了鳥巢和石路,嗅覺上寫了早梅的幽香,聽覺上寫了清泉的流水聲;以動襯靜,清越的流水聲更襯托出山中環境的幽靜。總之,四句雖只有二十字,但由於作者能多層次、多角度的感受、捕捉,並加以描寫,如果再加上讀者的聯想、補充,那麼,山谷中清幽的自然景色應該說已經相當充分的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獨有棲遲客,留連芳杜心。」棲遲:盤桓游息之意。客:著眼於隱者逃避塵俗,入居山林而言。芳杜:一種香草,山間多有,故可以概指山中景物,以至隱居環境。這兩句是說,唯有游息盤桓於此的隱士,方會有留戀而不願離去之意。言外之意是那些熱衷於鬧市官場的俗世之人,他們是領略不到此中趣味的。

末兩句,直抒作者的感受。

本詩通過對山中景色的細緻描繪,流露出作者對山中清幽美景的喜愛,表現了作者對棲居山村生活的企羨之情和對高潔品性的追求。

佚名

《賦得岩穴無結構》 [隋詩·王申禮]

岩間無結構,谷處極幽尋。

棲身洞穴,沒有房屋建築可供居住享受,然而隱居山林,卻可以盡情的尋幽探勝。

結構:房屋建築。

葉落秋巢迥,雲生石路深。

秋葉盡落,遠遠樹上的點點鳥巢,已歷歷在目;雲生霧起,山間的石路,遠遠看去,分外覺得幽深。

迥:遠。

早梅香野徑,清漳響邱琴。

小徑旁的早梅已經發花,幽香陣陣襲人,清澈的溪水,流聲潺潺,猶如丘上琴聲。

獨有棲遲客,留連芳杜心。

唯有游息盤桓於此的隱士,方會有留戀而不願離去之心。

棲遲:盤桓游息之意。芳杜:山間的一種香草。

《賦得岩穴無結構》是隋朝詩人王申禮的詩作。

賦得,即根據某個預定的題目賦詩。很顯然,本詩是詩人根據晉代詩人左思《招隱》詩(見《古風泊客》第六輯《漢魏六朝詩選》第七十五首)二首第一首中的句子「岩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所敷衍成篇。

岩間無結構,谷處極幽尋。」棲身洞穴,沒有房屋建築可供居住享受,然而隱居山林,卻可以盡情的尋幽探勝。

首聯點題。

在山林洞穴之間,自然沒有華美房屋可供居住,然而,卻可以盡情尋幽探勝。

葉落秋巢迥,雲生石路深。」秋葉盡落,遠遠樹上的點點鳥巢,已歷歷在目;雲生霧起,山間的石路,遠遠看去,分外覺得幽深。

秋天時節,林葉盡落,可以看得很遠的樹上鳥巢;山間小徑被山霧所遮蔽得隱隱約約,分外幽深。

頷聯對偶句,寫出詩人所見山林的曠遠和幽深。

早梅香野徑,清漳響邱琴。」小徑旁的早梅已經發花,幽香陣陣襲人,清澈的溪水,流聲潺潺,猶如丘上琴聲。

早梅已經開花,清香布滿野徑;山澗小溪的潺潺流水聲,悅耳動聽,宛若丘中鳴琴。

頸聯用嗅覺和聽覺寫出山林的清幽。

獨有棲遲客,留連芳杜心。」唯有游息盤桓於此的隱士,方會有留戀而不願離去之心。

詩人發出感慨:不到幽深山林,哪能體會到這裡的幽美和嫻靜?

隋朝詩人王申禮事迹不詳,唯此詩通過對山中景色的細緻描繪,流露出作者對山中清幽美景的喜愛,表現了作者對棲居山村生活的企羨之情和對高潔品性的追求。讀之,既有大小謝的山林詩之美,也有左思羨慕隱士之感慨。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古風泊客》第二輯《詩經》

《古風泊客》第三輯《楚辭》

《古風泊客》第四輯《樂府詩集》

《古風泊客》第五輯《古詩十九首》

《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是我國古代詩歌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段時間既有采自民間的樂府詩,也有文人創作的五言、七言詩;既有南方清麗婉約的詩歌,也有北方的鏗鏘之聲。本書選錄詩約300首,分為九部分:漢詩、魏詩、晉詩、宋詩、齊詩、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分4卷,漢詩一卷,魏晉詩一卷,宋齊詩一卷,梁、陳、北朝、隋詩合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各個朝代各詩人的不同風格和內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時期的風格和代表作家,詳加註釋,是讀者了解漢魏六朝詩歌的入門必備之冊,既可以作為專業人士的備用資料,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項籍等

編訂:余冠英

成書時間:1958年

《古風泊客》第六輯《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詩選223

心 ? 養性?品生活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古風泊客 ┃ 也許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賞析微刊

作者簡介: 徐建老師,此處省略無數字…… (作者屬低調之士,囑咐省略簡介)

本文已經過作者授權,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出處:古風泊客(czgfpk)

編輯:雲淡風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漢魏六朝詩選》第二百一十六首《山齋獨坐贈薛內史》
因為愛茶,所以更注重細節!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