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飲茶札記 壽眉

飲茶札記 壽眉

認知白茶前,覺得綠茶工藝就夠簡單的了。但是白茶又有「不炒不揉」的特點,工藝自然也要更簡潔三分。

六大茶類中,制茶工序最為簡約的要數白茶。

當下的白茶,大致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等幾個等級。這幾類白茶,製作工藝大同小異,只是在採摘標準上有些差別。銀針採的最早也最麻煩,只選取單一芽頭。牡丹採摘緊隨其後,選的是一芽兩葉甚至一芽一葉的茶青。

只有壽眉最為隨性,一個軟枝帶著兩三片葉子一起摘下來,帶芽最好,沒芽也行。

白茶製作步驟就夠少的了,壽眉又在采青環節做了減法。

如此算來,壽眉可能是制茶工序最為簡單的品種了。

壽眉制茶工序看似不難,但處處體現的卻又是白茶製法中「簡約而不簡單」的嚴謹風格。

先說萎凋,是白茶制茶法中的核心環節。嫩草枯萎與鮮花凋謝,都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制茶中所講的萎凋環節了。所謂萎凋,實則即是讓鮮葉大量失水的過程。壽眉雖在採摘上看似「粗狂」,但在此環節上卻是一絲不苟。

有的人可能會說,萎凋不就是晾曬茶青嗎?這有何難?如果你覺得守著鐵鍋炒茶才算辛苦,那請來福鼎試試看吧。跟太陽合作制茶,那又是另一番滋味了。

制白茶的辛苦,在於太陽不是理想的工作夥伴。最為上等的白茶,萎凋環節要依仗怹的陽光普照,怎奈老人家還總有小孩脾氣。陰晴不定,讓制茶人傷透腦筋。

福鼎的核心茶區全在山上,氣候變化極大。有時候採茶時陽光明媚,恨不得塗三層防晒霜都不夠用。但等到做茶時,這連陰雨就綿綿不絕了。一下雨,茶青就全得撤回屋裡。採回來的茶青,須均勻攤放在竹蔑之上。壽眉茶粗枝大葉,還特別佔用地方。像單人床鋪大小的竹蔑,一次能攤晾的壽眉茶青不過數兩而已。因此陰天下雨,就有數百件竹蔑需要「搶救」進屋。

可當你剛剛安頓好這些竹蔑,外面天氣竟又轉陰為晴。於是乎,大家又忙著把剛搬進屋的竹蔑再搬出去。有時候一天反覆數次,讓人哭笑不得。

好在是科技昌明的時代,現代設備的介入使得制茶更為簡單。如今白茶工廠,多要搭建陽光房,即房頂用透光材料製成的大屋。攤涼在其中的茶青,可以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享受到日光浴。

即使風雲突變,也不用費時費力的搬挪茶青,自有透光不漏水的屋頂幫他們遮風擋雨。

若是連著三四天的陰雨天,那陽光房也抵擋不住了。雖然不擔心茶青淋雨,但室內潮濕的環境還是不利於萎凋的進行。一不留神,茶青還有發霉變質的風險。我上課時,曾用了「陰雨天晾襪子」這樣粗俗的比喻,倒是也引起同學們的廣泛共鳴。

遇到這種情況,壽眉茶青就一律進入帶有控溫控濕設備的萎凋室。以科學的手段,模擬晴好北風天的進行48小時足時萎凋。制出茶的效果,與日光萎凋一般無二。壽眉茶,為白茶中的大宗產品。動輒數噸的生產量,若沒有陽光房與萎凋室作為技術保證,便都是紙上談兵了。

現在動輒強調「純手工」、「全古法」的口號,只怕單單是一種商業宣傳罷了。

「古法」應成為制茶的靈魂,而非束縛、牽絆甚至噱頭。

萎凋之後,將壽眉收攏歸堆,進行輕微發酵。此過程較為隱秘,飲茶人多不知,制茶人也就不做了。但白茶味輕淡,恰恰需要歸堆的過程。像壽眉茶後面轉化出的「醇和」口感,基礎就由此而來。

反言之,若非中規中矩製作之茶,也無存放之價值。

茶做到這裡,脫水仍不夠重複。等到晴天時,還須將白茶拿出來二次日晒。從而,再進行烘乾或焙乾。既祛除多於水分,便於久存。同時提增香氣,營造出白茶獨有的口感。

白茶制茶法之考究,在壽眉中可窺一斑而見全豹。

白茶工藝到底何時何地由何人發明?至今已難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到了明代晚期就出現了「類白茶工藝」的記載。田藝衡《煮泉小品》中記載:

「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生曬茶淪之甌中,則旗槍舒暢,青翠鮮明,尤為可愛。」

田藝衡是明代著名茶人,他的茶學著作一掃晚明互相抄襲的惡習,能做到言之有物。這段文字,雖然沒有點明「白茶」兩字,但句句講的都是白茶的工藝和口感。

除此之外,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里也記載道:

「茶團茶片皆出碾磑,大失真味。茶以日晒者佳甚,青翠香潔,更勝火炒多矣。」

由此可見,在晚明之際興起了一股崇尚自然的制茶之法。

若說銀針、牡丹還在茶葉條索上存在些許矯情的話,壽眉則真正算得上是明代田藝衡筆下「斷煙火氣」而「更近自然」的茶品了。

當年的壽眉新茶,遠望色泛墨綠,近嗅氣透清涼。壽眉干茶中「高級毫香」蹤跡不見,代之以一股雨後樹林中才會泛起的清香。花香?草香?還是蒼松翠柏之香?說不清!聞過有沁人心脾之感就是了。

注水如器,嫩綠初舒。照日通明,時浮翠色。靜觀片刻,又是另一番享受。出湯入杯,啜飲三口,鮮腴潮舌。此刻才知《遵生八箋》中「青翠香潔」四字,所言非虛。

比起銀針的清雅,壽眉茶湯中多了幾分山野村夫般的烈性。新茶微帶青澀,但久品必能回甘。很多人對壽眉欲罷不能,沖的就是這股子野勁。煮水潑茶,喝起來總是大呼「過癮」二字。

眾所周知,白茶可久存。壽眉,因物美價廉而最受「存茶控」的歡迎。如今市場上,家家戶戶也都在出售老壽眉。實話講,多不可靠,倒不如自存自飲來的安心。

有些年份的壽眉,可先泡後煮,自出兩種味道。如嫌棄壽眉大葉老梗,唯恐潑之不動。也可入水煎成,自有奇味。

熱氣騰騰的壽眉茶湯,色如淡金,清而不醨,濃而不釅。

更為有趣的是,茶湯里自帶著一股大棗香氣。這卻是銀針、牡丹這些「高級茶」,放上十年八載也達不到的效果。

壽眉雖好,卻是真正的名不見經傳。即使在2008年白茶國家標準中,也是只有貢眉而無壽眉。為此事,我曾特意請教過北京市茶業協會副會長梁成鋼老師。

梁老師制白茶多年,也與福鼎很多茶界前輩交從甚密。據說是當年制定標準之時,福鼎與政和兩地曾有爭議。政和白茶中,並無製作壽眉的傳統。因此雙方折中,便是只提貢眉而未記壽眉了。此說可做一家之言。

除此之外,我想也與當時人們對於好茶的評判標準有關。長久以來,人們將「茶青細嫩」作為名優茶評判的重要標準。因此,在王鎮恆、王廣智編寫的《中國名茶志》中,白茶界只有白毫銀針入選。連白牡丹都難登名錄,就更不要說壽眉了。

在白茶價格低迷的時期,銀針、牡丹都賣不出去理想的價格。因此,很多茶農根本不愛去做「價低如草」的壽眉茶。既不是名茶,市場上也不多見,老國標中未收入壽眉可能也在情理之中。

到後來,壽眉市場認知度越來越高。因此在2017年白茶國家標準中,才又將壽眉列入其中了。

要說也是風水輪流轉,現如今的市場上卻又是只見壽眉而不見貢眉了。究其原因,還是貢眉茶處境尷尬。按採摘標準來說,貢眉處於白牡丹與壽眉之間。他外形酷似牡丹,只是葉更大芽更小便是了。

可貢眉名氣小,市場認知度低。若是蹭著壽眉的熱點賣吧?又覺得有些虧本。

因此,很多茶廠把心一橫,乾脆將貢眉歸入到春尾白牡丹的行列。

沾上白牡丹三個字,便又能多買上些價錢了。

借著白茶高昂的勢頭,壽眉也被收入了2017年修訂的白茶國家標準當中。

願登堂入室的壽眉,能繼續做茶界「斷煙火氣」而「更近自然」的隱士高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聽風數雨的日子裡還有懂你的茶相伴
當外地朋友問,你們杭州人都是在哪兒買的龍井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