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小老外」愛聽愛講中國故事

讓「小老外」愛聽愛講中國故事

圖文無關 來源/視覺中國

新民晚報訊 (記者 王蔚)對清明節含義的知曉率竟高達75.4%,這是華東師範大學調查國際留學生後得出的結果。學校專為「小老外」們開設的「講述中國故事」系列講座,也在這個小長假伊始拉開了序幕,首次開講教室里便座無虛席。

華東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新介紹說,系列講座的內容既有關於當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專題,如「中國奇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現代治理的中國探索」、「何謂中國新時代」、「綠色理念和『美麗中國』」,又有「儒道的智慧」、「中國的手工藝」、「漢字中的中國智慧」、「中國智慧的聲樂表達」等傳統文化的熏陶。講座的目的是讓國際學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理解中國,增強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及當代中國發展的認同與親近。第一講由華東師大經濟學院院長殷德生教授主講「中國經濟增長奇蹟是如何創造的」,聽眾主要是來自國際漢語文化學院的留學生。下課鈴一響,就有同學急切地向老師打聽下一次講座是什麼時候。

據悉,除了「講述中國故事」系列講座,華東師大從去年黨的十九大閉幕後,就組織國際學生開展學習十九大精神主題徵文和演講賽,並組織留學生們赴寧波、紹興、西安進行社會實踐,注重在這些青年留學生群體中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國際傳播。據對全校數千名國際學生的調查,他們最感興趣的講座內容依次是中國的「文化創新力」「經濟發展模式」「建設和諧生態環境」等。此外,國際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知度也相當高,了解春節意義的人達96.9%,了解端午節的也佔到了73.8%。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哈薩克學生莫麗說:「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成員,能將漢語知識與技能運用到將來的工作中去,為中哈兩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華東師大黨委書記童世駿說,不僅要培養國際學生懂漢語、說漢語,更要促進他們在中國不斷強大的背景下融入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助力中國和世界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五年減貧6853萬人 創造減貧史上最好成績
外交部:望美勿誤判形勢,中方有信心笑到最後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