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M1式加蘭德步槍,印象深刻!

M1式加蘭德步槍,印象深刻!

M1式加蘭德步槍(正式名稱: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 因其設計師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而得名。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制式步槍。 約翰·加蘭德(john c. garand )從1919年10月開始在美國陸軍的春田兵工廠從事武器研究和設計工作,其中最著名的產品就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徑M1半自動步槍,也稱為伽蘭德步槍。

最初的M1加蘭德步槍採用的導氣裝置在槍管上並無導氣孔而是在槍口裝一個套筒式的槍口罩,當彈頭被推出膛口時,部分火藥燃氣通過槍管端面與槍口罩之間的空隙進入活塞筒,推動活塞向後運動。這種導氣方式的缺點是活塞筒與槍口罩連接不牢固,刺刀裝配不穩,準星移動影響精度。1939年伽蘭德重新設計了步槍的導氣裝置,改成為在槍管下方開導氣孔的導氣裝置。從1940年秋天開始,所有新生產的M1步槍均採用新的導氣裝置。之前已經生產且已經裝備部隊的5萬支M1步槍多被改裝成新的導氣裝置。美國士兵不知道,他們所熟悉的M1步槍並不是最初定型的M1步槍。

M1加蘭德步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迴轉式閉鎖方式。導氣管位於槍管下方。擊錘打擊擊針使槍彈擊發後,部分火藥氣體由槍管下方靠近末端處一導氣孔進入一個小活塞筒內,推動活塞和機框向後運動。槍機上的導向凸起沿機框導槽滑動,機框後坐時帶動槍機上的兩個閉鎖突筍從機匣的閉鎖槽中解脫出來,迴轉實現解鎖,槍機後坐過程中完成拋彈殼動作同時壓倒擊錘成待擊狀態。槍機框尾端撞擊機匣後端面,由復進簧驅使開始復進。

機框導槽導引槍機上的導向凸起帶動槍機轉動,直至兩個閉鎖突筍進入閉鎖位置。復進過程中完成子彈上膛,槍機閉鎖。機框繼續復進到位,槍又成待擊狀態。相對於同時代的後拉式槍機步槍(手動裝填子彈),M1加蘭德步槍的射擊速度有了質的提高。在戰場上其火力優勢可以有效壓制手動裝填子彈的步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沿烽火台 的精彩文章:

TAG:前沿烽火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