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歌,在這個時代

詩歌,在這個時代

這些天忙來忙去,冷落了這個自己的公眾號。雖然今天也有很多事情,但是想暫停一下。

咱們又聊聊詩,精確一點,朦朧詩。

《今天》封面

《今天》是1978年由北島等人創辦的,可以說是中國第一版刊登朦朧詩的刊物。從事最低收入的最基層工作的北島、芒克們是怎樣一點點攢起了出版的紙張,一張張用手滾著墨桶,在版式顏色都不同的紙上出版了這第一冊《今天》我們不得而知。

上圖是我在百度圖片上找到的第一冊的封面圖。我嘗試搜索「今天」、「詩刊 今天」、「今天 詩歌」等關鍵字,出現了很多很多選項,但是和這本雜誌相關的,只有這一張圖片。

所幸還有一張,也足夠了。

我曾在之前的推送里聊過,那時我認為這是一個詩人輩出,而詩歌死亡的年代。感興趣可以去看我之前寫的《詩人》這篇推送。

現在之所以再談,是有了新的理解。

曾經和北島、芒克等人共事過的徐敬亞有一段 話描述他們那代人,那代血液中流淌著詩歌的人的生活狀態:

「緩慢的童年,伴著同樣緩慢的五六十年代的整肅與貧窮;

最敏感的青春期,感受了70年代敏感、危機四伏的動蕩時局;

忙碌的中年日子,被裹挾在灰暗、紛雜、油膩膩的90年代平庸的生存;

而最衝動、最激昂的青壯時期,我們有幸目睹並參與了這個民族最風起雲湧的80詩歌年代!」

我曾經在很長時間內,認為以食指為代表的,那個年代很多的詩人,在詩人的層面上——至少是他們的詩,是不合格的。

我現在覺得這個觀點很片面,有幾個主要原因:我之前一直沒有讀過食指的《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我忘了我和當時的人們情感訴求並不一致;我忽略了這些詩人當時的文學狀態多麼原始。

不是他們不夠出色,而是顧城太天才。

總的來說,我之前對這些先驅們並不夠了解,所以評判也是並不合理的。

食指這樣的詩人,可以寫出《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也寫了像《相信未來》這種作品。在我這裡,前者更能打動我,我相信對很多讀過的人來說也是這樣,但是後者顯然比前者更流行。

這其實不像我之前想像的那樣悲觀,反而,這是非常合理的。

不管是作為食指寫出《相信未來》,還是北島寫出《我不相信》在我看來都和《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一樣,是發自肺腑的。

我更喜歡顧城,我認為《相信未來》詩性不足,大概是因為我沒有像那個年代的人那樣的時代訴求。在他們那個時候,《我不相信》遠遠比《弧線》更能擊中人心,更能讓人覺得有「八級地震般的震撼」。

那個時代不太需要顧城這樣的天才,它需要鬥士。

我不是太懂顧城為什麼這麼喜歡這頂帽子

那個時代是一個全民愛詩的時代嗎?

並不。

雖然它看上去是這樣,但是這只是因為那個年代,除了首都的青年們,祖國的大片土地都是噤聲的,所以看上去好像所有人都在談論詩。其實和現在一樣,那個時代,真正在這個領域裡的人,只是萬分之一罷了。

今天,只是因為所有人都在發聲,所以詩的環境顯得有些嘈雜。雖然還是那僅僅萬分之一的人在咀嚼和經營著詩歌,但是詩性上甚至比從前高了很多——在我的身邊就有一些很有天賦的詩人,比如我的小敏超兒和小崑崙兒。

我認為詩是在進步的,這是我樂觀的原因。

萬分之一是十分必要而且合理的,無論是寫的人,還是心領神會的人。

詩的火炬需要我們安靜地接過手並且傳遞。

我記得我剛開始寫詩的時候還是初中。那個時候的文筆和本人一樣幼稚,但是卻敢天馬行空地寫,甚至把所謂「詩集」送給同桌。

後來碰見了在寫詩這條路上對我有很深的影響的,有真正的詩人氣質的斗笠,不知他現在怎麼樣。

現在想來,要感謝這個寬容又溫柔的時代。

想寫的並未寫完,但是又要出門趕另外的事情了。到此為止吧,不再續寫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個 的精彩文章:

TAG:雨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