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艱難!秧苗發黃、農田開裂、魚塘見底,村裡少了這項工程,村民只能靠天吃飯……

好艱難!秧苗發黃、農田開裂、魚塘見底,村裡少了這項工程,村民只能靠天吃飯……

現在正值春耕時節,在田間地頭四處都可看到農民朋友忙碌的身影。但梅江區城北鎮玉西村的不少農戶們卻望著自家的田地愁上了眉頭,甚至早就應該拋入水田的秧苗也任它瘋長。說起原因,農戶們無奈地說,沒水啊!

記者在梅江區城北鎮玉西村看到,村道門口的一片農田大多已經插了秧苗,只有少部分村民還在翻田,準備插秧。不是說沒水耕作嗎,這農田裡的水還挺足的呀!

但一位農戶告訴記者,自己田裡的水都是從村民家的魚塘里「討」來的,通過抽水機從七、八百米遠的魚塘里抽過來。

村民說,秧苗已經拔起來,準備插秧了,可是魚塘都沒水了,接下來沒水,秧苗還是會被晒乾!

有魚塘也無法解決耕作的問題。村民丘阿姨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家有魚塘,但裡面的水根本就不夠家裡四畝多田的灌溉,現在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那些沒水灌溉的秧苗被曬死。

記者從玉西村的村口走到村尾,發現這些已經拋入田裡的秧苗情況都不太樂觀,原本應該是一片綠油油的秧苗,全都發黃,甚至枯萎。走近仔細瞅瞅,農田都已經開裂了,踩在上面就像旱地一樣硬邦邦的。一些村民無奈地表示,秧苗雖然播下了,但由於沒水灌溉,現在只能任由它們自生自滅。

記者了解到,這個村子有二十多戶人家,基本上都是靠耕田種地和養魚為生。為了確保春耕,村子裡的幾口魚塘都已經被抽到見底了。

奇怪了,難道村民的耕作用水全靠村子裡的魚塘灌溉嗎?

見記者疑惑,村民們表示,以前的水源是非常充足的,但由於幾年前的一場山體滑坡,把從山塘水庫引進村子的灌溉水圳全部沖塌了,打那以後,大夥就只能靠天吃飯了。

玉西村潘屋村民小組組長潘開林說:從山塘水庫引水過來要一千多米,最快的方法就是從這附近開挖一口井。

挖井,只能解決一小部分村民的耕種問題,要解決整個村子的灌溉用水,只有興修水圳才是辦法。可村民告訴記者,修水圳的事已經多次向上反映,但都沒有實施。

愛心時間

愛心時間

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也聯繫了玉西村村幹部。村幹部來到現場後表示,由於氣候所致,今年整個玉西村都存在缺水的問題,而村民反映的修復水圳問題,也是一件大工程,因為地質結構原因,山體滑坡過後,這條水圳已經無法再修復,為了解決村民耕作缺水的難題,他們已積極向上反映。

玉西村村主任丘向陽說:現在正組織村民看怎麼樣尋找水源,把水引過來。另外,爭取跟上級主管部門,農業部門或國土部門反映,將水圳修好,解決村民以後長遠的生產問題。

農田是村民賴以生存的生活保障,而水源又是農田的生命源泉,不解決水源的問題,等於是斷了村民的生活保障,但要解決這個水源問題就必須修水圳引水,這個大工程可不是村民或村委能解決的,希望再上一級主管部門能重視,伸援手,幫幫城北鎮玉西村的村民解決這個灌溉用水的問題。

這3篇文章梅州人都在看

溫馨提醒:如果您的物品丟失了,可在《民生820》微信公眾號菜單欄的「失物招領」處查看,說不定您的物品已被好心市民撿到了!

版權歸《民生820》所有,如需引用請聯繫我們

記者:廖歡、海峰

責編:小Y

編審:祖全

審核:婉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生820 的精彩文章:

真丟臉!昨夜,梅江老街「鬧元宵」撩起市民如火熱情,可有人卻在老街干起這種事!
注意,明天雷雨大風還降溫!清明節不只祭祖掃墓這麼簡單,這些習俗一定要知道!

TAG:民生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