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減負減負,什麼時候給作文減負?

減負減負,什麼時候給作文減負?

文丨道道編輯丨黃曄

雲舒寫了篇作文,題目叫《玩得真高興》,寫的是在學校里玩的打鴨子遊戲——女生當「獵人」,把「野鴨」(男生)團團圍住用球去打,被打到的人淘汰。

文字流暢生動,人物動作、反應、心理活動都寫得活靈活現。

我正待拍案,卻見結尾是這樣寫的:「這種遊戲既考驗我的反應、耐力和速度,又讓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放鬆,因此深受大家的歡迎。」

問他為什麼要這樣結尾,我們玩得很開心不就可以了嗎。

回答是:「我覺得老師肯定要求我們這樣寫。而且我猜對了,本來我只寫了這種遊戲可以考驗我們反應、耐力和速度,很好玩。後面兩句都是老師幫我加的,你說我不這麼寫行么?」

之前的愉悅感瞬間消失,感覺吃掉一塊牛排後又添上一坨牛油,膩得慌。

從我們到我們的下一代,很難說語文教育在30年里有什麼明顯的進步,有些方面甚至比30年前更加教條和保守。

30年前,我們的語文老師會在動筆之前帶我們去校園裡觀察動植物,春遊的時候把櫻花花瓣灑在女生身上讓大家來描摹,也還沒有嚴肅到玩個遊戲還得費力尋出個意義,但有一二好詞佳句便可得到老師的嘉許。

我便是在這樣的環境里磕磕絆絆習得了這輩子賴以謀生的技能。

再倒退40年,來看看二戰前德國猶太學校里的故事。

主人公是《安妮日記》的作者,13歲的安妮。她因為上課愛講話,被罰以「話匣子」為題寫一篇作文。

這篇作文她是這樣寫的:講話是女人的特質,我媽媽就愛講話,而且比我還厲害,這樣一來,我愛講話無非是由女人的特質再加上一代的遺傳因素造成的,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我雖然想努力剋制,但很無奈,因為天性和遺傳實在是不可抗力啊!

老師看了之後哈哈大笑,似乎是原諒了她。

但當她一次課上又滔滔不絕時,又一篇懲罰作文擺在了面前,這回的話題是《不可救藥的話匣子》。小女孩不服氣,仍舊把前一篇大作交了上去。

結果出人意料,老師沒發火,卻給出了第三篇罰寫作文的題目——《呱呱呱,鴨嘴太太叫喳喳》,逗得全班哄堂大笑。

女孩也不是善茬,交出了一篇長詩,講述了小鴨子一家因為愛講話的問題引發矛盾的故事,將老師比喻成了冷酷無情的鴨爸爸,憋著壞要讓老師出醜。

故事發展到最後,老師不計前嫌,在班上大聲朗讀了那首詩,而且讚賞有加。

自此以後,老師便再也沒因為講話的問題為難過安妮。

上課講話的確不對,但小差小錯不妨以這樣輕鬆的方式來解決,比如罰寫一篇小小的作文,然後帶著欣賞的眼光來讀它。

這至少讓孩子明白,寫文章是一種自我反省或自我抒發的途徑,有事而作,有感而發,有理就寫,就像做人一樣首先講的是一個真字。

可是時至今日,我們的孩子還在被要求給自己的文章編造一個意義,提煉一個必須高大上的主題。

一個小學生難道不能單純地寫一寫自己玩得多開心?一個遊戲讓玩的人開心難道還不夠,非要考驗過反應、耐力和速度,放鬆了學習的神經才能順利過關?

更讓人憂心的是,孩子在寫作的時候就在揣摩老師的要求,老師在批改時還在進一步強化這種要求。

孩子的生活里已經有太多的意義——學音樂是為了陶冶性情提高修養;學體育是為了強身健體鍛煉意志;學語言是為了開闊眼界接軌世界……

可事實上,他也許僅僅因為喜歡奔跑喜歡滿頭大汗的感覺去學踢球,為了看懂原版動畫片或者和隔壁的外國小孩做朋友去學外語,為了體驗舞台上萬眾矚目的感覺去學音樂。

動不動就形而上是大人的毛病,結果常常枉費了心機還落得個南轅北轍——揣著一個兩千斤的意義下筆,如何任性揮灑自由表達?

文字的任務太重,文學要死的。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字到位,其意自見。自己點破、強調不僅多餘而且自顯淺薄。

懂得謙退之道的為文者,當知話不可道盡,意不可點明,人人有腦,留三分餘地給彼此,日後才可相見。

古人寫詩,常愛以《無題》為題,想來真是寫作的真境界——想要寫點什麼,又不清楚究竟要表達什麼,寫的意義只在寫本身,寫出來留待諸君去看,也不必擊掌叫好,但有一二言入得眼,便是彼此心照。

這有點像佛祖拈花,迦葉微笑,雖以花作媒,一笑之下終究連花都多餘。

文以載道在中國流弊千年,文章本就比音樂、繪畫、舞蹈等其它藝術多一重枷鎖,再加上現代教育中考試評分的需要,學生寫作文簡直是戴著鐐銬起舞,穿著棉襖下水。

減負喊了這麼多年,沒人想過要給作文減減負。

有同學的媽媽告訴我,每次孩子的作文被要求重寫,她就教他寫三段論——第一段總起,第二段敘事,第三段概括意義。

我很想勸她說,也許這樣確實能夠過關,但代價很可能是他一輩子都只能寫三段式的文章,或者乾脆逆反終生不願動筆杆子,你確定這是你願意和值得付出的代價?

但我沒有說出口,因為知道說了也白說,眼下的重寫已然是過不去的火焰山。

對於雲舒,我從不教他文章應該怎麼寫,除了錯別字外也很少提修改意見。

過多的干預是種破壞,對於剛剛起步的他來說,我更希望他保留觀察世界和表達自我的那點元氣。

重寫的時候我陪著他重寫,告訴他問題出在哪裡,但怎麼寫你自己想。

初來乍到的他們,審錯題、審偏題、搞錯文體、搭錯結構都是正常的,只要字裡行間有一分真意有半絲靈光,我就能期待他在跌跌撞撞中上道的那天。

不是每件事都有意義,生活的意義也許正在於它沒有確切的意義,人才得以在自以為是的意義里煞有介事地活著。

願你找到文章的自為之道,可以無主題變奏,而無須描眉畫眼披紅掛綠。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3000+篇優質文章

7小時實戰課,

4-9年級孩子的寫作問題通通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外灘教育 的精彩文章:

不要迷戀「高大上」的魔都雙語學校,那可能只是個傳說
新學期,一定要告訴孩子的6句話。家長必看!

TAG:外灘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