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跟著詩,品味一年的時光

跟著詩,品味一年的時光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時間如水,彷彿是轉眼間,春去秋又來,冬盡春又至。時光就在這樣的流轉中,循環往複。

大年夜的餃子包起一年的高興,元宵節的湯圓團團的轉,轉出個甜甜蜜蜜年年好光景,端午的粽子裹著美好的祝願,中秋的月餅送上團圓和安寧,臘八的稀粥熬出歲月的香濃。

除夕

除夜作

唐代: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夕,本應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可是對於高適來說,萬家燈火,家家團圓,只有他一人身處他鄉,無法和親人團聚。「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更是寫出了他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除夜宿石頭驛

唐代: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這是詩人在旅途中寫下的一首詩。本應是團圓的日子,但詩人依舊身處異地,「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更是將其孤苦伶仃、悲切蒼涼之情體現的淋漓盡致。

新春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爆竹聲聲,春風送暖;千家萬戶,翹首期盼。又是一年春節到,一年更比一年好。

元宵節

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寫出了元宵節的熱鬧。人、車、花燈,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本詞語言清新雋永,耐人回味。

生查子·元夕

北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首詞將兩年的元宵節進行了對比,雖然花、燈、月依舊,但早已物是人非。

寒食節

寒食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節本應該是禁火的,但是漢宮裡傳出了煙火,一反常例。其中「春城無處不飛花」這句詩也是千古佳句。

清明節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對於清明節的詩,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杜牧的這首清明了。開頭的雨寫出了當時的天氣狀況,更渲染了悲涼的氣氛,路上的行人也是因思念親人而更加惆悵。

端午

端午

唐代: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這首絕句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儘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乾淨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和端午

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作者從端午競渡紀念屈原的千載冤魂說起,雖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裡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的屈原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七夕

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此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而不得會面的悲劇,抒發了女子離別相思之情,寫出了人間夫妻不得團聚的悲哀。字裡行間,蘊藏著一定的不滿和反抗意識。全詩想像豐富,感情纏綿,用語婉麗,境界奇特,是相思懷遠詩中的新格高調。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代: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一曲純情的愛情頌歌,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於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此詞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使詞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詞中警句。

中秋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借景抒情,由眼前的良辰美景自然過渡到了人的悲歡離合,最後一句更是千古佳句,歷來為後人所傳頌。

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冬至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此詩描寫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鄲驛舍的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詩語言質樸無華而韻味含蓄,構思精巧別緻,運用想像等手法,表現出淡淡的思鄉之愁以及濃濃的懷親之意。

臘八

臘日

唐代: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從詩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臘日天氣還很冷,溫暖離人還很遙遠。而當年臘日氣候溫和,冰凍全消。詩人高興之餘準備辭朝還家,縱酒狂飲歡度良宵,但此時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對他的恩澤,不能隨便走開。

若有三生三世,只願活在宋詞里!

喚醒靈魂深處蟄伏的詩意,

打開宋詞鑒賞的大門

100期音頻,只需199元!

每天一期,每期不到2元!

現在入手,與王立群老師一起開啟詩詞之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中華人文精神的兩大傳統:以史為鑒、以天為則
《中庸》5句話,精闢!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