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鰲論壇上眾教育界人士探討民辦教育:社會辦學主體未來更多樣化

博鰲論壇上眾教育界人士探討民辦教育:社會辦學主體未來更多樣化

南都訊 記者唐孜孜 2018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民辦教育的議題再次引發關注。受邀參加「民辦教育新政」分論壇的不少嘉賓認為,去年開始實施的新《民辦教育促進法》會促使民辦教育生態發生重大變化。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認為,該法律的實施也促進了社會辦學主體多樣化,以及相互之間的有序競爭。他同時提醒,教師要謹防「過度教學」,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

新《民辦教育促進法》促進辦學主體多樣化

去年9月,《民辦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不少觀點認為,在此推動下,中國的教育生態會發生巨大改變。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也認為,《民辦教育促進法》反映出中國社會對教育的一種急切需求,不僅是教育規模上的需要,同時還有對更多「好的學校」的需求。而好的標準多樣化,該法律的實施,也促進了社會辦學主體多樣化,以及相互之間的有序競爭。

好未來集團總裁白雲峰認為,《民辦教育促進法》在政策法規上給予民辦教育法律主體的地位,同時通過市場的定位,為公辦、民辦教育在相互融合方面提供法律保護。

白雲峰還認為,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民眾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和市場能夠提供的優質教育的供給存在著巨大的落差。此前,國家對於民辦教育的法規和制定法律,有待完善。但在市場機制和在人才資本進入到教育行業後,催生了市場機制下教育企業在解決民生教育問題的技術手段創新。他認為,從頂層設計上來說,公辦體系的優勢在於資源和人才,民辦體系的優勢在於其機制和技術槓桿。

印度民辦教育辦學更多地依靠投資和捐贈

印度孟買理工學院校長Devang Vipin KHAKHAR也參與了論壇討論。談到民辦教育在印度的地位時,他介紹,印度的民辦教育比較成功,並且很注重質量,能吸引比較好的師生資源,市場需求量也很大。此外,他們給學生眾多的選擇,如許多印度學生對於熱門的工程學科趨之如騖,但是教育資源供不應求。隨著民辦大學大量湧現,很多想學工程的學生「都有學上」。

Devang Vipin KHAKHAR還介紹,印度越來越普遍的情況是,依靠更多的投資和捐贈辦學,因而日常學校工作中,可以借鑒治理公司的模式管理學校。

但楊斌則認為,教育具有複雜性,以企業的方式管理學校在某些方面需要謹慎。如,不能以學生的滿意作為教育目標達成的唯一甚至是主要的標準。很多時候,教育者本身給學生的愛或是一種苛刻的愛。如果簡單地通過評估學生對老師的反應來決定對老師的獎懲並不客觀。

老師「過度教學」會扼殺學生自學能力

白雲峰提到,從基礎教育的角度來看,00後、10後在獲取知識的方式已發生改變,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也已發生改變。要根據新時代學生的特點進行教書育人。

楊斌則認為,服務好學生需求的同時,也要小心另一個陷阱,即過度教學。在楊斌看來,某種意義上來說,傳遞知識之外,需要有個度的把握,還需要給學生自身的探索留有更大的空間。他認為,目前中國許多老師在這方面上有缺陷,「他以為通過這個方式的教學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其實這恰恰有可能扼殺了學生自能力以及進一步探索,甚至保持一種有益的懷疑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漂洋過海,遇上一個「加」味中國年
劉慶峰:未來人工智慧,中國一定能贏得未來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