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前,趙孝成王已經得到預兆,卻仍經不住韓國土地的誘惑

長平之戰前,趙孝成王已經得到預兆,卻仍經不住韓國土地的誘惑

長平之戰,趙國損失四十五萬精銳,大量青壯的損失,導致趙國一直到被滅國,都沒恢復過來;被歷史上認為這場戰役是趙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而趙孝成王和趙括因此成為歷史上的笑柄。

雖然白起指揮過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等等,其實都是不弱於長平之戰的戰績。

但是為世人所知的仍然只有長平之戰,這是因為當時秦國是當時天下最強的國家,而趙國則被認為是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超級強國;最終白起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

但其實在長平之戰爆發之前,趙孝成王就已經得到了戰爭結局的預兆。某一天,孝成王做夢穿著左右兩色的衣服,乘飛龍上天,沒到天上就墜落下來,看見金玉堆積如山。第二天,孝成王召見名叫敢的筮史官來占卜,他說:「夢見穿左右兩色衣服,象徵殘缺。乘飛龍上天沒有到天上就墜落下來,象徵有氣勢但沒有實力。看見金玉堆積如山,象徵憂患。」

當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截斷了上黨郡和韓都的聯繫,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郡守馮亭不願意投降秦國,於是讓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在趙孝成王做夢的三天後,韓國上黨的守將馮亭派遣的使者到達趙國,稱願意將韓國所屬的上黨十七城先給趙國,理由是韓國守不住,又不願意白送給秦國,於是就送給趙國。

原本趙孝成王還在為夢所忌憚,並不是特別願意接受,但又心痒痒受不了誘惑,於是就召見平原君和趙禹告訴他們這件事。他們回答說:「出動百萬大軍進攻,過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地得到十七座城邑,這麼大的便宜,不能丟掉。」孝成王說:「好。」於是派趙勝去接受土地。

從這裡就很典型的看得出,雖然同為四大公子,但是平原君趙勝的戰略觀、大局觀等比信陵君魏無忌要差的遠了;魏無忌在秦國兵臨趙國邯鄲城下時,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去幫趙國,否則趙國早就被滅國了,趙國之後就是魏國和韓國,這就是大局觀。

本來到了嘴邊的肉,結果被趙國撿了便宜,秦國怎麼忍得住這口氣?過了兩年,秦國又派左庶長王齕圍住上黨。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長平之戰爆發。

但是廉頗知道與秦國國力上的差距,所以一直都是採取防禦態勢與秦軍對峙,其實從戰術角度來說,廉頗的做法是正確的,秦國千里迢迢發動進攻,後勤補給是關鍵,廉頗就是想拖垮秦國。

可是廉頗卻忘了,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國內糧草消耗嚴重。秦國方面雖然戰線更長,但國力遠強於趙。所以趙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對趙更加不利,遂棄用偏於防守的名將廉頗,而起用趙括代替廉頗。

要明白,並不是說秦相范雎的反間計起了多大的效果,而是趙孝成王心中已經有了算計,而戰術也是趙孝成王和趙括商量好的,趙括遵照趙王意圖,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

其實,無論是趙孝成王還是趙括,都沒有錯,如果秦國沒有更換主帥,仍然是王齕擔任主帥的話,趙括的戰術極有可能成功;可是沒想到秦國卻偷偷將主帥換成了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其實,趙孝成王的夢早已有預兆,可惜趙孝成王禁不住土地的誘惑,加上最信任的平原君趙勝和趙禹的勸說,才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雖然之後在魏國等的幫助下,打贏了邯鄲之戰,秦國損失慘重;但是秦國國力強大,沒過多久就恢復了,而趙國畢竟底子太薄,加上變法不徹底,導致一直被滅國都沒恢復,不亞於白起的名將李牧,也只能是採取守勢,可惜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趙括為何實戰能力略遜白起 因他有這幾個性格方面的弱點很致命
坑跑廉頗,坑死李牧,趙國從巔峰到亡國,大奸臣郭開死不足惜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