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不會好好說話,就別說!」

「你不會好好說話,就別說!」

這是《心理學很難嗎》系列的第6篇文章

GIF

「你不會好好說話,就別說!」

文 | 曉佳

夕顏

能登麻美子

00:00/04:17

-1-

GIF

這段時間大概有快一個月沒有回家,很反常的是,我媽沒有使出威逼利誘的方式催促我回家,反而對我很冷淡,微信上信息經常不回,表情包也發的不那麼活潑了,很是奇怪。

也許又有什麼事了吧,於是昨天,我抽空回了趟家。

許久沒見,她竟然對我的歸家並不感冒,從廚房慢慢走出來,並且,沒有向往常一樣,挑剔我的穿著和皮膚,還有我剛補了色的頭髮。

「哎,你怎麼了回來了啊。」

敏感的我瞬間感受到這與以往的不同,相聚不過一米,我居然沒有感受到我媽特有的躁狂,而感受到了一份距離感。

往常,若我歸家,從踏入西城境內開始,必定可以感受到不同尋常的氣息,踏入小區方圓兩公里內,必定期待無比,踏入家門前兩秒,必定心情複雜,害怕、煩躁、不安、欣喜,五味雜陳。

因為,要做好準備迎接她特有的「關愛」:

「哎你這頭髮,難看死了,怎麼又染了一個顏色啊,晃眼你知道不?晃得我頭都暈,我看見你就頭疼,你以後別回來了……」

「哎你這衣服,哪撿的?你上班就穿這樣?你們公司人不笑話你嗎?……」

「哎你多吃點,裝什麼秀氣啊,你小時候能吃一盆米飯呢,你怎麼不吃肉啊,傻不傻啊這孩子,你在外面凈看人吃肉了吧……」

小時候,這種互動方式很困擾我,它曾令我疑惑,似乎我永遠做得不夠好,不能令母親滿意,我的母親,是否不愛我?也曾令我傷感,為何我不能有一個像別人家那樣,好好說話的母親。

有一段時間,我記得,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不會好好說話,就別說!」

我以為很有分量的一句話,卻不知我媽有千萬句更有分量的話等著我,爭吵或退讓,都無濟於事。

後來,工作以後,我搬出家,很多時候都忙得顧不上回家,我與原生家庭的距離,得以拉開。此後,我經常以第三人的角度,審視我與的互動,尤其自從開始學心理學。

慢慢我知道,無論隱忍或正面衝突,那都是無用功,問題不在於我是否又遲到早退,也不在於我與誰偷偷談戀愛,不在於我有多少行為可以招致我媽的攻擊,問題就是,只要我在,她一定會攻擊我。

因為我逐漸理解,她的攻擊背後,是對子女強烈的需要和愛。

-2-

去跳樓,不一定就想跳

是不是很可愛

過去,她是一名非常年輕的母親,無力承接一個生命之重,過去,她缺乏愛與被愛的經驗,過去,基於自身成長的各種原因,她若表達愛,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愛與需要,令她脆弱,更何況,自己愛著並需要一個必將逐漸遠去的人。

她開始擔心,過於親近會喪失邊界,過於疏離會不能掌控。那麼,如何保護自己不會因為對子女的愛而遭受到不好的事情呢?

壓抑自己太愛子女的願望,轉而做出相反的行為,攻擊,不認可,甚至傷害,企圖消除原初的愛與需要,這便是我媽慣用的伎倆,在心理學中也可以找到對應的名詞:反向形成。

而反向形成,也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把潛意識之中不能夠被接受的慾望和衝動,轉化為意識層面上與這些慾望和衝動相反的行為,這就是反向形成。

而我們內斂的文化也註定著,這種防禦機制同情感隔離一樣,在生活中被應用的很廣泛。

-3-

GIF

例如,一個內向的人可以表現得非常外向;明明喜歡隔壁班的長髮女孩卻經常放毛毛蟲在她座位捉弄她;驕傲自負的領導是一個骨子裡十分自卑的小男孩……這些行為背後,都有反向形成的影子,重要的是,很多時候表現的行為,實際是無意識的,並非故意為之。

之所以會表現出和潛意識中的意願完全相反的做法,歸根結底是在於,我們潛意識中的這些意願、衝動、需求等是我們自身無法接受的。

拿最後一塊雞翅問大家吃不吃的人,並不是想好心讓給誰,那一定是他最想吃,讓他吃。

如果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令人感覺怪怪的、或者在沒有任何前提的情況下忽然刻意強調某些事情,那麼往往在掩飾一些相反的東西。「我這人沒什麼脾氣」、「我這個人不是很在意錢」——如果這樣的話令你感覺怪怪的,那麼它們很有可能意味著:「我不是沒有脾氣,我有了脾氣自己都害怕」、「我窮過或正窮著,怎麼可能不在意錢呢。」,

所以,了解到這個概念,識別出反向形成,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了解他人。比如一向反向形成的我媽,突然不攻擊我了,這不是很奇怪嗎?

「媽我覺得你最近對我很冷淡」

「我不說你了,不好嗎」

「不好」

「我說得著你嗎,你老是一天到晚不在家,在外面又不吃飯吧?你不回來哪有飯吃呀,外面的東西能吃嗎,你就等著餓死吧,也不知道你在外面折騰什麼,掙多少錢了?也沒給我買什麼東西,指望不上你了,老了沒人管了,你別回來了,再呆三個月再回來唄……」

哦,原來是傷感我太久不回家,乾脆疏離了我。

了解反向形成,也可以幫助我們走近自己,比如,為什麼彼此相愛的人,都很擅長令彼此受傷?明明愛他,為何逼走對方?

也許,恰恰因為太愛啊。

-4-

GIF

寫到這裡,要先說一句抱歉,一個心理諮詢師,自我暴露太多,的確是不太合適的。

但反向形成,我再也找不到比我媽更合適的例子了,思考再三,我決定呈現,因為真實的東西一定飽含情感。

再多說幾句。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和父母,甚至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嘗試理解。

我曾無數次想,往後的日子怎麼那麼長?長到硝煙無法散盡,看不到和解的那天。可是我又分明感覺到,往後的日子其實很短,短到我來不及表達心中的感激,短到我還沒理清許多愛恨,我的長輩們就已經滿頭白髮。

我也曾在內心祈求,求你別再這麼愛我,別再在我的生命里上演一出又一出的虐戀。

但,反向形成也好,情感隔離也好,好像我們一直在向原生家庭要個答案,可是,你能指望它給你什麼答案呢?

歸屬感,既不背棄它,也不在過去尋找,因為它只會在前方。

故事太少 眼淚太多

不如 我送你朵花吧

曉佳太懶

不定期兼間歇性更新

那也不妨礙我們做個好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佳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曉佳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