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臉書醜聞讓人學到什麼:究竟誰還動了你的數據?

臉書醜聞讓人學到什麼:究竟誰還動了你的數據?

你可能永遠不知道關於你的數據有多少。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數據收集是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行業。令人警醒的事實是,許多人永遠不知道公司持有多少關於你的數據,也不知道如何刪除這些數據。

這是一些隱私維權人士和科技公司得出的驚人結論。

「數以千計的公司在收集你的數據,並跟蹤你的在線活動。」遊說團體隱私國際的數據項目負責人卡爾特霍伊表示。

「這是一項全球性的業務。不管是在線還是離線,這些公司通過會員卡和無線網路追蹤你的手機。你幾乎無法知道與你相關的數據會被如何利用。」

卡爾特霍伊認為,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公司對我們了解多少。

卡爾特霍伊表示,過去六年里,約有600個應用程序訪問了她的蘋果手機數據。因此,為了弄清楚這些應用程序究竟對她了解多少,她開始進行一項艱巨的任務。

「這可能要花上一年時間」,她說,因為這涉及仔細研究每一項隱私政策,然後聯繫應用程序供應商。卡爾特霍伊打算詢問到底。

美國佛瑞斯特研究公司高級分析師比代爾表示,業內的普遍看法是「收集的數據中只有50%是準確的」。

這很重要嗎?

是的,因為這些「荒謬的營銷數據」,用狄克遜的話來說:如今能決定人生機遇。

消費者數據——例如我們的喜好、厭惡、購買行為、收入水平、閑暇娛樂、個性等等——一定會幫助品牌更精準地投放廣告。

但據哈佛商學院戴頓教授的看法,這些數據的主要用途是「減少風險,而非精準投放廣告」。

戴頓表示:如果這些數據對你有利,你的信用卡和抵押貸款會便宜很多,而且你會更容易通過就業背景調查。

但狄克遜表示,這些數據可能並不準確,還可能帶有歧視性,因為它隱藏了有關種族、婚姻狀況和宗教的信息。

隱私維權人士狄克遜發現,有關她的營銷數據並不準確。

英媒報道稱,只要公司一直試圖賣東西給我們,收集消費者數據就會一直持續。

早在1841年,美國鄧白氏國際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就收集了顧客及潛在客戶的信用信息。上世紀70年代,名錄經紀人提供的磁帶包含一系列令人困惑的群體數據:漁業執照持有者、雜誌訂閱者以及可能的財富繼承人。

但如今,龐大的在線數據淹沒了傳統的離線人口普查和選民登記數據。

大部分數據在收集後都做了匿名處理,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不是這樣。許多人幾乎不知道有多少數據被分享,這通常是因為人們在同意前並未仔細閱讀隱私條款。這種做法或許可以理解。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你打算閱讀每一條隱私政策的話,每天要讀8個小時,76天才能讀完。

無論如何,閱讀隱私條款「不該是公民要做的事」,卡爾特霍伊表示:「公司應該將保護顧客數據設置為默認選項。」

安全公司RSA的諾爾斯指出,不只是數據手機商和廣告商在市場上購買消費者數據。

「很多時候黑客都知道你安全問題的答案——例如生日、母親的婚前姓氏等等——因為你已在公共網路領域分享過這些信息」,她說。

「你會驚奇地發現,僅僅從一些信息片段中就能拼湊出相當準確的個人信息,而且這些信息可用於盜竊你的身份。」

那麼該如何控制與用戶有關的數據呢?

可以通過限制與第三方共享的數據量來保護數據,例如更改瀏覽器設置以阻止信息包、使用廣告攔截軟體、「匿名」瀏覽或使用虛擬專用網路。

但營銷公司CitizenM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迪金認為,消費者應該有控制自身相關數據及將這些數據變現的權利。

在迪金開發的應用中,消費者能選擇是否參加個性測試,之後該應用會匿名與品牌分享這些數據。品牌希望購買更準確的營銷數據從而為廣告活動提供信息。

「消費者自願且實時提供的數據更有說服力,也更有價值。通過這種方式,就能擊敗數據代理」,他說。

迪金還表示,從汽車製造商到大型零售商,品牌都在「以合乎道德的方式」搜尋數據。

「我們需要讓數據市場更加透明。」他說。(編譯/趙蕤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視頻 的精彩文章:

金星上可能真的有「生命跡象」 科學家:就在那雲層里
從非洲大草原到喜馬拉雅山:10條最佳摩托車旅行線路

TAG:參考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