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朝的新中產們在追捧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宋朝的新中產們在追捧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東家特輯 · 食器進化論

生於宋朝

我們如何吃飯?

吃飯有價值嗎?我們換一個問法,吃飯有價值觀嗎?

宋人說:有的。

GIF

人們對宋朝的感覺似乎是愛恨交織的。在前後兩個強大的大一統朝代中,宋的存在像是一個孤島,有一點格格不入的味道。宋人的性格也奇怪,見過繁華,卻不怎麼惦記繁華,反倒迷戀起一些平凡又堅韌的玩意兒,也就是流行於兩宋,又在時間裡凝固為經典的宋朝瓷器。

倘若我們以超然的心態去看待宋朝,我們會得到另一種答案。這些看似玩物喪志的瓷器,後來又被西方人叫做「china」,一部中國史,一半在瓷器。宋朝瓷器的收藏熱如今一浪高過一浪,我們骨子裡最嚮往的寂靜與空白,都能在宋瓷里找到審美源頭。

而這恐怕不僅僅只是審美的事。

對於吃飯,宋人吃得不多,想得多,乃至無形孕育出了一套成熟的飲食倫理。

於是,人人都有了吃飯的煩惱、吃飯的社交心理、吃飯的罪惡感。還有,如何第一次去酒樓吃飯,裝作經常去的樣子?什麼樣的杯子搭配什麼茶點?這些熱門問題恐怕要霸佔宋朝熱搜。

宋人的思考恐怕還能更進一步:素食的意義是什麼?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吃飯?

和今人對比,宋人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們秉承了一種更為明朗的消費觀。消費使人變成更好的自我,使人燃起對平凡生活的一點兒無用追求。

宋朝當然有完結的一天,而宋瓷的故事卻遠不會結束。

如今的我們看宋人的吃吃喝喝,杯盤碗碟,就像是多年之後的沈從文在看雲時的心情,具體一點就是「大好河山」的感嘆,抽象一點就是「逝者如斯」的感想,心裡還有一點美麗的哀痛。

1

飲食圖譜,從水上運輸開始訴說

開封,中國古代第一個敞開型城市,12世紀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宋朝京都東京汴梁城

卞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四條動脈河流橫貫汴梁城,開封至此成為「天下之樞」「萬國咸通」。這個集合了政治與文化功能的城市,人口大約在150萬,更是碾壓了漢唐的長安人口十倍不止。為了服從經濟發展的需要,城市結構衝破了傳統的里坊制。汴城內外街巷遍布店鋪,臨街多為二層、三層酒樓、茶肆,店鋪後面有市民的住宅,這無疑是中國歷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轉折點。

這座城市的璀璨,要說是上帝給的運氣,不如說是人為的壯舉。

沒有汴河就沒有汴梁城的繁華。便利的水上交通,高額的貿易差,激發起了南方商人的鬥志欲。南方的物產源源不斷地湧入這座城市,東南產的大米,南方的蛤蜊、車螯,長江流域的柑橘,嶺南閩廣的荔枝……

GIF

GIF

人類學家西敏司認為,「當奢侈品開始為相對富裕的平民所使用時,它就變得更加多元,更加分化」。

南方商人賺的盆缽體滿,他們逐漸發揮出自己的巧思,保證魚蝦在長途運輸中不變質,「賣生魚則用淺抱桶,以柳葉間串,清水中浸」,而在保持水果新鮮度的問題上,用加工的方式處理,「南人取其肉,糖飴漬之, 寄至北中作果。」

充分的食材,碰撞出一場場激情的菜譜,隱約勾勒出北宋時期的飲食圖譜。這些平和的人口流動,餵養著一種文化的情誼暖流,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故事從白晝到夜晚都在發生。

《清明上河圖》中段汴河漕船部分

那不是一個國立強盛,足夠笑傲群雄的朝代,卻是一個精神和生活最為富足的時代。

有人總結,「宋朝是一個在食物模式上寬宏大量的時期,南方族群的不同口味影響了漢人,而不斷擴大的貿易、商業和專門化農業也拓寬了食物的選擇,美食與品評之風在繁華的都市中盛行。」

你且去北宋的市集上轉轉,生雞活鴨,小魚小蝦,每一樣食物,都是大宋土地上長的;每一樣都是費盡心機地來到你眼前;每一種食物都值得細嚼慢咽。

你問我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想必只有在宋朝才能得到解答。

2

戰爭覆滅一座城,而土地上長出美

宋代瓷器多為青色和白色,青瓷像翡翠,「巧如範金,精比琢玉」,白瓷的色澤像光潔的玉,「既質玉之質,復白雪之白」。俄國有位作家契訶夫對於小說有一個絕妙的評價,「好與壞都不要叫出聲來」,這麼一看,宋代瓷器倒是有些類似之處,在平靜清冷的殼子下,流動著深邃敏銳的內質。

以瓷器為代表的進出口貿易品,流轉於諸國,和吐蕃、西夏等地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大大小小的窯口如雨後春筍冒出。汝窯、官窯、鈞窯、哥窯以青瓷著稱,定窯出白瓷,還有吉州窯等地區,擅長制黑瓷。

北宋 / 定窯瓜棱式提梁壺

其中,一座南方城鎮站在了風口上脫穎而出。

景德鎮,原名昌南鎮。北宋景德年間,宋真宗將其改為景德鎮。這段故事的主人公大概所從考證,得益於江南的優質高嶺土,山間眾多的馬尾松柴,這位無名工匠,一把火燒出了青白瓷。

宋代青白釉執壺

這是基於宋人喜好而生的瓷器,釉色介於青白之間,具有玉器的溫潤、堅定的物理屬性,輔以刻花、篦劃、印花等裝飾,在理學盛行的環境下,成為完美歌詠對象。前朝不是沒有做過,只是沒有一處能比景德鎮仿玉仿得更好。

景德鎮的繁榮,正如無數個各地窯口的興旺一樣,是一張中國平民階級生活的晴雨表。

譬如北宋汴京的官窯隨著王朝的覆滅走向滅亡,人們生活的重心也跟著從北遷徙到南,縱然惴惴不安,可繁華還在,日子還是照樣得過。

北方成了失地,南方的土地上仍不動聲色地孕育著更強大的美。

南宋 / 龍泉窯梅子青釉束口盞

如果仔細聽,我們應該能聽到中國福建的龍泉窯傳來的那一聲興奮的吶喊。匠人們終於知道如何把握燒成溫度,燒出了透明度高的梅子青。這種顏色,實在令人過目不忘,湛碧如平湖之水,淺草初春。

北宋 / 耀州窯青釉暗刻蓮花紋盤

汝窯天青釉

宋瓷的風度就是如此,汝窯的天青色,耀州窯的橄欖綠,越窯的青綠,雖然人作,卻宛自天開。一卷中華色譜,有多少色彩是經由匠人之手調製?我只知道這一抹地道的顏色,不來自深宮,而來自人間

3

繁華與畸形繁華,飯還是要吃的

關於青瓷的流行,似乎帶有一絲命中注定的意味。

如果我們要為宋朝都市人群做一份國民年度報告的話,其中繞不過的關鍵詞一定是消費升級。

科舉製為大宋輸送了一批最有創造力、最富有雄心的年輕人。北宋開科取士的規模遠超前朝,宋太宗即位後的太平興國二年殿試,僅進士及第就有109人,諸科及第達到207人,此後每年大體都維持在三四百名的錄取規模上,很快,宋朝形成了一批新中產階級,構成了強有力的消費群體。

這群年輕人普遍理性、挑剔,有獨到的鑒賞目光。除了政治生活以外,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具體。

英國藝術史家邁克爾·蘇利文曾說,「我們今天推崇備至的宋代藝術是由社會和知識精英階層生產和製造,也是為他們服務的,這些知識精英可能比中國歷史上任何其他時代的知識分子都更有修養,為他們所製造的陶瓷也反應了他們的品味。」

《西園雅集圖》局部,南宋 馬遠 繪

這群新中產的名單可以列得很長:范仲淹、歐陽修、梅堯臣、陸遊……他們或作春日之游,或盡詩酒之幸。宋人的生活越是活躍,食物的觸角就越是廣遠。都城效應持續發酵,宋代中小城市的飲食發展令人矚目。

甚至在荒郊野外,宋人都能找到吃飯的地方,盡情地寫下一句「馬如游龍車如水……青樓酒旗三百家」。再翻宋詞、宋畫的時候,從宋人淡淡的筆觸里,你是能讀到一些煙火氣兒的,山村裡的粗茶淡飯,一杯一盞,都被宋人記錄了下來。

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後,消費升級促使宋人把吃飯這件事做到極致。

東京(汴梁)酒樓想像

北宋商行共有一百六十多行。最負盛名的酒樓樊樓,就以園林庭院風格的設計著稱,外形上飛檐欄杆,珠簾綉額,一到夜晚燈燭閃耀,姑娘們唱曲或奏樂,宛如神仙洞府。

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北方的舌尖再度與江南的胃口相逢。

臨安的飲食業依舊保持著一如既往的秩序,繁華之後,又是畸形的繁華。

我們走進任何一家南宋餐廳,獲得的都是絕佳體驗。且不說餐廳內懸掛名家書畫,挑選的都是一流的青瓷餐具。食客還享有充分的隱私權,獲得一間隔離外界的雅座,盡情享受食物的快意。就連街頭的路邊攤,老闆拿出來的也是定州白瓷碗。

北宋 / 定窯刻蓮紋盤

南宋初年,臨安的飲食肆大多由南渡的中原人開設。其中包括了宋五嫂。這個在《武林舊事》里留下了名字的女人,隨著南遷的人潮來到臨安之後,依靠著出色的商業頭腦,在西湖的蘇堤上賣魚羹。

太上皇趙構遊覽西湖的時候,曾召宋五嫂上船,命她在御前做一份魚羹。這一天的太上皇,玩得十分盡興,已然喝得酩酊大醉。

魚羹還是那箇舊都風味,舊都卻已然不再。這一碗魚羹吃得滋味如何,想必帝王的心裡並不好過。

再美妙的食物與器物,一旦夾雜著家國天下,總是帶了幾分苦楚的。

4

對平凡生活上癮

高出身、高起點的宋人遠比前人更善於烹調之道。光是烹調的手法,煎、蒸、炒、燒、燉、腌、醬,樣樣花樣百出,名菜、名點、名麵食層出不窮。他們跟著二十四節氣更替食譜,冬季吃羊肉,夏季烏梅湯,饞嘴了吃乳酪、牡丹餅,閑了煎一碗茶。倘若身體不舒服,也有添上一份葯食,決明子四鮮羹、五苓大順散等。

GIF

宋朝的酒器和茶器也名目繁多,按照日用小百科《碎金》記,就有樽、勸盞、勸盤、注子、散盞等等。

面對物質的豐富,宋人的態度卻顯得很穩。理學的思潮像是一口幽深的井水,培養出了宋人沉靜的個性和高度責任感。對食物的珍視,平凡食材的尊重,甚至成為了宋人衡量人品的標準之一。

有不少宋人都是簡樸生活態度的推崇者。

GIF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蘇軾。他提倡多吃蔬菜養生,用蘿蔔、白米飯及少量佐料製成玉糝羹,並且讚美「香似龍誕仍釅白 , 味如牛乳更全清」,並且他提出,「蔬菜食有過於八珍」,曾經在蘇軾門下做過學生的黃庭堅也討論過這個觀念,希望人們積極上進,而不只停留在對飲食的追求。

從吃,到不吃、少吃,宋人的飲食觀是人類對飲食的一種高度理性發展。

那些高於生活的與平行於生活的,都凝固在一方杯盞上。專註用收藏宋朝瓷器的麥浦泰曾說,「宋代瓷器的簡潔、流暢,沒什麼裝飾,也不強調色彩,一般都是單色釉,沉靜、簡淡。跟當代藝術的簡約也不謀而合」。

確實,論「精緻生活」,無人能出宋人左右。兩宋三百年,兵戎不斷,起義時常發生。宋人的堅強,在於對世俗生活深入骨髓的狂戀。

正如馬爾克斯曾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所說的那樣,「任何的洪水猛獸、瘟疫、飢餓、動亂,甚至數百年的戰爭,都不能削弱生命戰勝死亡的優勢」。

GIF

這世上最動人的,莫過於你我存在的時間,還有器皿存在的時間,在萬古長河裡,兩者彼此之間一點兒溫暖的牽掛。

人生苦短,有食,有器,就足夠我們反抗生活,再造生活。

撰 文 | 憶 夢

圖 片 來 自 網 絡

食器進化論系列

/ 你準備先看哪篇 /

關注中國最贊的匠人手作平台東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家守藝人 的精彩文章:

做刺繡的男人:用一根纖細的針,綉出野性熾熱的靈魂
一輩子太短,不過做幾把壺

TAG:東家守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