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生完孩子才發現,生二胎有這樣的壞處和好處!

生完孩子才發現,生二胎有這樣的壞處和好處!

生完孩子才發現的一些真相。

下面這段對話,你大概一點兒也不陌生:

A媽媽:生二胎是我這輩子最慶幸的決定,兩娃相互關愛,我感覺很幸福。

B媽媽:生二胎就像一場噩夢,大寶恨透了二寶,家庭花錢如撕紙般快速……

到底要不要二胎?經常會有糾結的媽媽留言問我「要不要生二胎」,「我想生,但孩子的爸爸不同意」,「一個孩子很孤單,但我對自己沒信心」,「看到朋友生了二胎,其實挺羨慕的」……幼兒說不給你非黑即白的觀點,而是提供盡量客觀的事實,供大家參考。

生二胎,是負擔嗎?

1、辛苦了兩次,工作雙重疊加?

我是二胎媽媽,兒子5歲多,女兒差不多2歲。說真的,養育孩子一點兒也不輕鬆!

由於很早就考慮到親子情感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從他們出生後,他們除了偶爾給奶奶照顧,晚上基本由我照顧。嬰兒期的寶寶睡覺前常常鬧覺,兒子哭起來歇斯底里,女兒哭到劇烈時會嘔吐。我需要抱著他們來回爬樓梯,爬下去、爬上來……他們在顛簸中才能睡著;晚上後,他們常常夜醒,兒子在幾個月大時,每晚要醒來4,5次,在他1歲前,我基本從沒睡過整宿和安穩的覺。女兒好一些,但夜醒也是經常的事情。我白天還要上班,常常在地鐵上睡著了而錯過落站點。遇上孩子生病,還要承受缺覺和焦慮的雙重煎熬。

鬧覺和夜醒是嬰兒期寶寶們的共性,所以缺覺也是哺乳期媽媽們的共性。據統計,25%-40%的嬰兒會有睡眠問題,平均每一個小時內,嬰幼兒需要父母關注180次。2011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學家莎拉.伯格德(Sarah A. Burgard)經過研究發現,乳兒期媽媽們晚上睡眠被打斷的幾率是爸爸們的3倍以上。孩子們2歲後,媽媽們的缺覺情況會慢慢改善,因為寶寶們基本能睡整覺了。

但是,接踵而來的是孩子的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塑造的問題。看看最近一份紅爆了網路的《二胎夫妻分工表》,你便知道養二胎不是養兩隻小寵物。

在養育孩子時,你還會遇到孩子們的行為道德培養的難題:孩子們可能會撒謊、說髒話、不守信用、懶惰……還可能是一個愛欺負小朋友的小調皮,這些問題都需要父母付出巨大的教育精力。

然而,只養一個,其實不比養兩個更輕鬆

這個觀點,幼兒說已經在過往有專門而詳細的分享。簡單地說,就是2017年台灣有關二胎家庭的調查,從調查統計結果來看,養一個孩子的家庭辛苦分數是59.8,二胎是61.6,兩者相差不大,滿分是100分。對我來說,第一胎的焦慮感會多一些,因為新媽媽上手,一切都小心翼翼、認真又認真;二胎時因為有了經驗,淡定了很多,焦慮感也少了。一般來說,大多數產後抑鬱都是發生在第一胎,而第二胎髮生產後抑鬱的幾率會大大下降。

2、經濟支出增加?

有朋友跟我說:「二胎後花錢,工資基本是一日光——當天來當天散」。想想也不難理解,大寶幼兒園費用、興趣班、補習班、玩具費、遊玩費……二寶尿不濕、奶粉、輔食,有些家庭還給小寶寶上早教班……2017年央視有過一個調查數據表明:從懷孕二胎到二胎孩子畢業,一線城市的二胎成本為200萬左右,四線城市大概要80萬。有人說,數據相差這麼多,不是有伸縮空間嗎?的確如此,一線城市除了房價、物價,有時候更是養育氛圍和心理上的責任感的問題。

不過2013年Parenting雜誌也有過一項對台灣當地二胎家庭的調查,54%的媽媽表示有經濟壓力。

二胎意味著家庭的總支出提高了,這是客觀的事實。

3、二胎矛盾隱患?

正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兒童心理學家Douglas M. Teti說,當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後,第一個孩子的安全感會下降。二胎矛盾便有可能發生。兩娃年齡相距太小或太大,雖然不是絕對,但發生競爭和嫉妒的概率會很高。所以二胎後,父母對手足相處的問題也要加以重視。用心的父母會懂得第一時間安撫大孩子因為弟弟妹妹出生而帶來的不安全感,並且懂得從手足的日常相處中讓他們相互接納、友好相處;那些不以為然的父母,如果指責大孩子的矯情,或者過分偏袒小的孩子,對孩子們缺乏同理心,那麼二胎矛盾便會發生。

有一次親戚聚會,一位媽媽在飯桌上談到小嬰兒的奶粉問題,她10多歲的女兒敏感地聽到了,她憤怒地在飯桌上直接責問媽媽:「你不會是想生二胎吧?我不同意。」讓那位媽媽很尷尬。從出生到長大一直擁有了父母全部的愛、並且已經成長為具備自主意識的第一胎孩子,在面對二胎問題上難免會抗拒。那些年齡較小的寶寶,面對自己新生的弟弟或妹妹,他們更多地把焦慮感表現在情緒和行為上。所以二胎矛盾是二胎家庭常見的問題。

生二胎,是甜蜜嗎?

1、成就感:養二胎,就像種花

隨著孩子們慢慢長大,我常常有一種「養二胎就像種花」的感覺:埋下種子、澆水、除草、施肥……經歷小樹長出第一個花蕾,這時你會對花的顏色滿心期待,然後突然有一天看到花朵綻放時,你會莫名驚喜。大概是因為孩子們長大一些,沒有嬰兒期那麼讓人感覺疲憊了,我便有了一種「先苦後甜」的成就感:「哦,Ta當初才那麼大,現在已經這麼大了!」。

除此之外,孩子們的成長,也是父母們喜悅的最大來源:

為人父母最感動的,莫過於聽到孩子們第一聲奶聲奶氣的「爸爸/媽媽」;

當你看到孩子們在客廳里相互追逐和嬉戲,如鈴般的快樂笑聲會讓你感覺很滿足;

當孩子們仰著可愛的小臉蛋,搗蛋般喊叫:「爸爸/媽媽,我愛你」時,溫暖填滿胸脯的感動能讓你熱淚滿盈……

是的,這便是二胎給父母帶來的小確幸。

一位二胎的朋友跟我說:二寶出生後,她一度感到後悔,因為她的大孩子是女兒,二寶也是女兒,婆婆很嫌棄,加上大寶脾氣不好,二寶常常哭鬧不止,讓她一度抑鬱。直至有一天,她重感冒卧床,丈夫不在家,迷糊中聽到大女兒說:「媽媽生病我很難過,我想買一個世界上最好吃的蛋糕給媽媽吃。」這時小女兒說:「我想抱抱媽媽,就像我小時候她抱我那樣,這樣病就好了……」養兩個孩子,真的好幸福!

2、溫暖感:手足互助

「孩子,爸爸媽媽已經給你添了一個同伴」,是無數二胎家庭的心聲。的確如此,親子情感永遠也不能替代手足情感。一胎孩子即使從父母身上得到了足夠的愛,也難免因為沒有手足一起成長而遺憾。

當兩個孩子從他們小不點時,一起在家裡把玩具撒成「洗劫場」;

當兩個孩子一起吃飯,相互指責誰挑食誰不挑食的「糟心」;

當兩個孩子一起互讀繪本、相擁酣睡;

當兩個孩子一起拿著香腸外出,共同抗擊嘴饞的小狗狗;

當一個孩子因為另一個孩子被別人欺負而衝到前面……

你便會感嘆:「哦,幸虧我有兩個孩子」。

手足成長,不僅能讓孩子們的情感發育得更好,父母們也從手足情感中受益,這種益處便是家庭幸福感。

3、恩愛感:兩娃夫妻情感升溫

經歷無數名人的婚姻大起大落的美國電影製作人諾拉?艾芙倫曾經說過,「孩子的誕生,就像在婚姻中引燃一場大爆炸」。夫妻們在第一胎孩子後,他們的情感會遭遇最嚴峻的考驗,他們經歷了從兩個人的階段到三個人的階段的巨大衝擊。1957年,社會學家E.E. Lemasters經過調查發現,頭胎後83%的夫妻會經歷中度甚至重度的婚姻危機。

但是二胎後,情況會變得不一樣。二胎後的夫妻關係,反而比只有一個孩子時好一些。除了兩個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可以相互陪伴,父母們有了更多的單獨相處時間;還因為人會隨著年齡和經歷的增長而變得成熟,曾經缺乏責任感的某一方會變得有責任感,為孩子們的成長而努力,也更懂得別人的付出。

有一位讀者媽媽說,一胎後,孩子的爸爸還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下班也不回家,而是跟朋友喝酒唱K,回到家還嫌寶寶吵;二胎後,當她從產房出來,孩子的爸爸第一句話就說「老婆,辛苦了,我很擔心你」,讓她哭得稀里嘩啦的;後來孩子的爸爸不僅承擔了晚上照顧寶寶的任務,每天一下班就回家,幫忙做飯、洗衣服、教育孩子……兩夫妻的共同話題也多了。

養二胎,其實是人生的一個縮影,不是一張非黑即白的紙,而是一道彩虹,裡面有苦有甜,有傷感有喜悅,也有責任和希望……是一件——一旦做了就會慶幸和珍惜的事情!

關鍵字:二胎生育、二孩養育、家庭育兒、親子關係、早期教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學習國外心理學家們知識,分享科學、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孕嬰幫 的精彩文章:

手剝胎盤真的是用手伸進去撕嗎?如果這樣寶媽你能忍住嗎?
孕期羊水早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想要避免,你得做對這些事

TAG:孕嬰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