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原標題: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原 典


順手牽羊,現在多指乘機拿走別人東西的偷竊行為。「三十六計」中的原文,則為「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意指微小的漏洞必須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須獲得。變敵人小的疏忽,為我方小的勝利。古人云:「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這表明,用兵作戰就是要抓住一切稍縱即逝的戰機,乘機爭利。

古代戰例


明末清初,遼東督師袁崇煥是皇太極問鼎中原的一大阻礙,其謀臣范文程建議,利用崇禎皇帝與袁崇煥君臣二人間的矛盾,借崇禎皇帝之手除掉袁崇煥。


崇禎皇帝任用袁崇煥是不得已而為之,對袁崇煥始終疑心重重。袁崇煥曾許諾5年平遼,但後來又借故推脫,崇禎皇帝不滿。袁崇煥又在未上報崇禎皇帝的情況下,用尚方寶劍誅殺功勞極大的毛文龍,更是讓崇禎非常生氣,認為袁崇煥自恃功高。


皇太極指派副將高鴻中、參將巴克什等,在被俘的明朝太監楊春和王成德牢房的隔壁進行所謂的秘密談話,故意讓他們聽到。談話中明示袁崇煥已經與皇太極定下密約,攻取北京指日可待。不久,楊春、王成德便「幸運」地逃跑了,並把聽到的「密謀」告訴了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大為光火,於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農曆八月殺死袁崇煥。袁崇煥死後,大明朝「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現代戰例


1944年初,聶鳳智擔任膠東軍區第5旅13團團長。上任之初,他就想除掉有著「膠東一霸」惡名的漢奸趙保原,但自己的兵力和裝備遠遠比不過趙保原部,並且趙保原在當地經營多年,防禦工事十分完備,僅外圍高地上大大小小的碉堡就有70多個,內線還有壕溝、鐵絲網、圍牆等多層防線,要是硬碰硬,無異於雞蛋碰石頭。


聶鳳智沒有貿然行動,而是靜等時機。1945年2月11日,恰好是農曆除夕,21時許,內線報告稱趙保原的司令部里燈紅酒綠,兵營里唱戲的、賭錢的,士兵們喝得酩酊大醉。聶鳳智迅速召集部下,向趙保原部發起進攻。此時的趙保原正和部下推杯換盞,突然聽到外面槍聲大作,喝得醉醺醺的他,還以為是鞭炮聲響,當警衛慌忙跑進來向他報告八路軍發動突然襲擊時,已經來不及了,很多人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八路軍一槍斃命。


最後,趙保原只得丟下部隊逃命。聶鳳智率部乘勝追擊,連續作戰8天,共殲敵1.2萬餘人,收復萊陽。趙保原僥倖逃得一命,他逢人便說:「八路真是缺德,大年三十還搞決戰!」


計謀分析

孫子有言:「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意指用兵之理,貴在行動迅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機,研究敵人意料不到的戰法,攻敵人不加戒備的地方。要想運用好「順手牽羊」之計,指揮員須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指揮員要具有觀察認知和準確的研判能力,發現敵方的弱點和問題,並果斷出擊。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戰爭是你死我活的較量,沒有對雙方政治意圖、武器兵力、防務部署充分而全面的掌握,是不能貿然出兵的。皇太極之所以能夠除掉袁崇煥,原因就在於已經算準了崇禎皇帝正想找個借口清算袁崇煥,皇太極就為崇禎皇帝創造了一個機會。聶鳳智將軍在擊潰趙保原部前,也照樣做了充分準備,他雖有必除趙保原的決心,但他也深知自己的兵力和裝備是遠遠不敵趙保原的,便靜觀時變,詳細掌握了趙保原部隊的戰鬥設防和兵力部署,為日後的戰鬥做好了準備。常言道:寧可「拙勝」,不求「巧久」。在做好戰前的準備和謀略之後,還得果斷迅速出擊,以快攻配合作戰,否則就會功敗垂成。


指揮員要靈活運用戰略戰術。淮海戰役結束時,一位留過洋的國民黨將領被俘後說:「我並不認輸,因為你們打的不是正規戰。」再看趙保原的感慨「八路真是缺德,大年三十還搞決戰!」他們的言外之意,無非就是:人民軍隊不按他們的套路來打仗。但戰爭並無固定模式,死守教條必敗無疑。因為一個戰役有一個戰役的特點,一次戰鬥有一次戰鬥的特殊性,如果拘泥於「標準程序」或傳統經驗,必然要吞食失敗的苦果。因此,越是那些天才般的將帥們,似乎越是不按常規「出牌」。


指揮員要強化備戰打仗的狀態,才能搶奪戰爭制勝先機。戰場上的生死對決、敢打必勝,必然取決於平時的刻苦訓練、精心準備。發現了敵人的弱點,但部隊卻無法抓住機會爭取勝利,即使戰前再好的布局,也只會成為無用功。聶鳳智將軍能在大年三十迅速出擊打決戰,就能說明其所部是時刻處於備戰打仗的狀態,只需一聲令下,部隊就能迅即出動。從這個意義上講,強化備戰打仗的狀態,各項戰備建設才能實起來、深下去,軍事、政治、後勤、裝備等各項工作才能真正為戰而備、為戰而保、為戰而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來自軍隊院校的報告:習主席第一次到軍校視察就來到這裡
遠望3號船圓滿完成高分一號業務星海上測控任務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