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關於佛經,你應該知道的重點知識

關於佛經,你應該知道的重點知識

諸佛菩薩在我們看來,一切都可以成辦,一切都不缺少。原因何在?在於慈悲喜舍之心的廣博與否。

嘎瑪仁波切精彩開示節選

末世五百年,我現作文字,作意彼為我,爾時當恭敬。

關於佛經 你應該知道的重點知識

佛陀曾說:「末世五百年,我現作文字,作意彼為我,爾時當恭敬。」有佛經之處,即為有佛。所以,經書在佛堂的位置,一般應高於佛像,或置於佛像兩側,佛像不能置於經書之上。很多法器代表諸佛及其密意,不能把法器當作一般用品或裝飾。

對於各地的佛教文化,有關佛像的莊嚴與否,除了繪畫和雕塑佛像以外,不要用自己的看法對佛像妄加批評。看到記載佛法的佛經或書籍,不要直接放在地上,更不要從經書上面跨過。翻經書時不要用手蘸口水翻頁。

擁有福報,要多發願

光有福報還不夠 更要把它用對地方

很多時候累積福報,都是靠我們自己積德行善、誦經拜佛、修行佛法。福德和智慧就像一個玻璃杯,要通過願力把上面的灰塵擦拭乾凈,所以當功德迴向時大家要發願。就像你擁有了一筆錢,如果不知道用錢來幹什麼,就是一種浪費。

擁有福報,要多發願,否則我們做了功德迴向了,但迴向的目的是什麼自己搞不清楚。好也沒有想到,壞也沒有想到,就放在那兒了。有能力是很好,想把它用到很好的地方,就要好好發願。

一切都可以成辦,一切都不缺少。


為何我們看諸佛菩薩什麼都不缺

作為眾生,我們都喜歡祈禱諸佛菩薩的加持,來滿足己願。祈請的前提,是我們覺得生活缺少所需,心靈的富足有所缺失,不夠圓滿。這就是眾生和諸佛菩薩的不同,諸佛菩薩在我們看來,一切都可以成辦,一切都不缺少。原因何在?在於慈悲喜舍之心的廣博與否。

苦因,就是貪嗔痴煩惱的分別念。


以歡喜心對治這些煩惱妄念

苦因,就是貪嗔痴煩惱的分別念。如果生起貪嗔痴煩惱時,也不應該感到痛苦的想,我不應該生起煩惱妄念。

而應該想到這是三寶以大悲在警告我,讓我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煩惱存在。應該把這些煩惱,看成是值得歡喜、大有必要、必不可少的事。這是三寶以大悲加持,使我不再生起這種不善的心行。"應該以歡喜心對治這些煩惱妄念。

所有的煩惱,都可以用四無量心來對治


以正知正念修善良心 會獲得怎樣的利益

如果心是善的,則身體所作的、語言所說的,都會變成善法。如果心存惡意,就算表面上是善行,實際上都變成惡業。所有的貪、嗔、痴、傲慢和懷疑嫉妒等煩惱,全都可以用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來對治,對自己和眾生都有利益。

經常以正知正念修善良的心,今生不但一切會稱心如意,更會受到諸佛菩薩的庇佑和加持。臨終的時候,不會感受到四大分解的痛苦。後世可以獲得人天果報,甚至得到圓滿的佛果。

難道不學佛幹了壞事就不遭報應了?

一味守財不一定會富有,但會變成守財奴。

問春:十分春色屬誰家?

如何得到渴望的慢生活?讓心先安定。

人在做壞事的時候,想的是什麼?

圖文來源昌列寺 轉載請在文首註明出處與作者

所修功德成遍知,調伏罪業眾敵怨。生老病死波濤海,願諸有情得解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列寺 的精彩文章:

依據「五力」,作為衡量修行狀態的標準
要感恩眾生,給你利益他的機會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