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田玉——如何藏求所值,規避風險?

和田玉——如何藏求所值,規避風險?

到市場去淘一件玩物,通常是看到了,愛上了,然後去問價。價格自然有高有低,低是撿漏,滿心歡喜。高則一分一分往下砍,實在砍不下來,咬咬牙,也說認了。但此時,憑的多不是眼光,而是一股子衝動。俗話說,「情人眼中出西施」,也是同樣道理。因為喜歡而多花錢,尋求的,是過程中的快感。但長此以往,老是在高價位上拿貨,即便有萬貫家財,也填不滿這個無底洞。這就引出另一個話題——如何藏求所值,規避風險?

和田玉

從經濟學視角,收藏是一回事,投資是另一回事。許多收藏意義上十分有價值的藏品,如果進行投資,不僅沒有回報,還可能被深套其中。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差異?原因在三個方面:

其一,物品認識誤區。常用「物有所值」對某一物品進行評價,這個「值」,就是對物品價值的認定。信息化社會的收藏熱點是多變的,同一件物品,前兩天是王者之尊,過幾日就可能是明日黃花。因此現代收藏理念更強調知識的更新速度和多元化。如果抱住傳統觀念不放,一味強調老經驗,必然會以老眼光看老物品,「走眼」了還讓對方當笑話傳。

其二,價格認識誤區。物品價格定位有多方面因素,如何取捨,關鍵在於「度」。以郵票「庚申猴」為例:1991年定位300元,仍呈上升趨勢,物有所值;1997年定位1800元,後市向淡,其中就隱含高位風險。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價位,介入結果自然大不相同。價格認識誤區的要害,就是看勢不看質,最終也就栽在盲目趕潮流上。

其三,環境認識誤區。亂世逃荒,盛世收藏。收藏,與社會大環境密不可分,與調控社會環境的各項法規政策密不可分。如果遊離社會背景單一強調「純」收藏,且還以投資為目的,說嚴重些,是不識大局,不識時務,即便短期內有可能僥倖得手,最終也會被現實碰得鼻青臉腫。   規避風險,藏求所值,這是每一位收藏者的必修課。如何把握,一方面靠造化,靠緣份,另一方面,靠知識的積累,靠認識的更新。--如何藏求所值,規避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運動更愛生活 的精彩文章:

調侃和田玉,你會嗎?

TAG:愛運動更愛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