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要口含七粒米?這裡告訴你答案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要口含七粒米?這裡告訴你答案

原標題: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要口含七粒米?這裡告訴你答案


諸葛亮死後口中含七粒米的說法源自《三國演義》。這本書的第一百十四回寫了諸葛亮借壽無果,死於五丈原,但為了蜀軍能全力而退,囑咐楊義:「我死後不得大張旗鼓地馬上發喪,你們作一個大龕,讓我的屍體坐於其中,口中給我含米七粒,腳下點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如此則將星不墜。我的陰魂自起鎮之。」


請輸入圖片描述


兩漢時期,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觀念,對待死者要如生前一般對待、一般尊重。筆者認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這一情節一定程度上受了該觀念的影響。而死者口中含東西,本是為了讓死者前往冥界時有錢財可用。


《後漢書.禮儀志》說:「登遐,飯含珠玉如禮」。死者口中含東西這是古代喪禮之一,稱「飯含」,就是把珠、玉、穀物或錢幣放入死者口中。根據死者身份的不同,所放之物也有不同。《周禮?地官?舍人》稱:「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而關於含,「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所以,諸葛亮口中含米是符合他的身份的。


請輸入圖片描述


至於為什麼是「七粒」,可能跟中國古代的一些鬼神觀念有關。古人認為七天是月亮周期的一個輪迴,星盤中的北斗七星也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諸葛亮的口含七粒米也許就是表示想用一種術法把自己的魂魄留住,在星盤上不露餡。這也是對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智近乎妖」形象的再次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而史書上記載,諸葛亮是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積勞成疾病死的。與《三國演義》相同的是,也是秘不發喪,用諸葛亮真真假假的死訊騙過司馬懿,使魏軍從容退去。可見,雖然諸葛亮的死也許沒有那麼多的戲劇性情節,但諸葛亮與其接班人楊儀、姜維的聰慧是不可否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小懶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為何在自己死後一定要殺魏延?這裡告訴你原因
趙雲死了諸葛亮沒哭,為何張苞死了諸葛亮卻大哭?這裡告訴你原因

TAG:覃小懶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