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時期人們怎樣分析中日甲午戰爭?來自《申報》上的一則評論

民國時期人們怎樣分析中日甲午戰爭?來自《申報》上的一則評論

特約作者:路過蜻蜓

最近鄙人在瀏覽一些民國時期的報紙,忽然看到一篇評論甲午戰爭的文章,文章觀點鮮明,說理思路縝密,關鍵是現代對於甲午戰爭的反思裡面也有提及,所以特分享給大家:


1.首先分析了戰爭態勢

回憶甲午前,全國海軍總噸數達十四萬五千九百噸之多,若除去內河艦隻,亦有八萬五千噸,比日本所有的五萬九千噸,尚超過十分之四。光緒十七年,丁汝昌曾率戰列艦巡洋艦六艘,東巡日本。

長崎事件

後二年,李鴻章在威海衛大閱海軍,艦隊聲勢之盛,日本全國震動而惶恐備戰。然未幾而甲午一戰,中國戰敗,弱點全露,海軍更全軍覆沒,其故安在?

昔人嘗論及我海軍而感嘆無用,實則未透說彼時環境形勢及作戰經過也。甲午海戰有黃海之主力會戰及旅順,威海衛的兩次保衛戰。蘇聯史家曾評斷威海衛軍戰中「中國軍隊表現了確實的英勇」。

豐島戰後,失去朝群海海權。黃海戰役則有比以歐戰時日德蘭的英德大海戰,後以旅順威海衛保衛戰中陸軍棄守要塞,遂迫成艦隊之慘運。以黃海戰役而言,敵艦計十二艘共三萬九千四百八十七噸,我丁提督統北洋艦隊九戰列艦及廣甲一艦等,三萬一千三百四十五噸,實力已差。鎮遠號時衛護丁汝昌之旗艦定遠號,十二寸炮彈打盡,甲板被創極重,三副陳亡,大副全身浴血而督戰,員兵死傷甚眾。該艦在威海衛戰役中力戰而被俘,然新艦長楊用霖口銜手槍自殺,死跡殊慘烈。故鐵錨之歸,由於過去之戰史,亦無愧於祖國。因我軍艦速力低,大炮舊且少,護甲薄弱,質之比較相差雖大,但仍能力戰拒敵。然究其敗因,尚不僅於此。

黃海海戰


第一是政府腐敗自傲而不海備。如李鴻章力請於朝,欲購軍艦及快炮,均為其政敵及非戰論者所阻,如翁同奩等以「日本豈眞敢犯我上國哉,北洋之所豫備,已足破日本之膽,逆料其必不渡海遠來」。在朝之土大夫輕敵自傲,不明時勢,輕忽海防,尤以軍艦用費二千萬兩移修頤和園,添艦購炮均無望。以多數之簡陋本艦以當朝野一致修建之日本新銳之艦,如何言戰?

海軍章程

第二是軍紀不整,當時將領食污及剋扣軍餉,炮含之炮竟有不堪一放者,購炮的人但求七折八扣,不問可用;威海衛炮台守將壓餉三月,戰時移運家中,各艦應發餉物,亦有包辦及扣發弊實;且軍械所職員竟為間牒,出賣中國海重炮械兵數清單及運兵輪情報

第三是軍政軍令不統一,陸海軍不協同作戰。李鴻章統北洋海軍,曾國荃統南洋海軍,閩粵海軍等也各自管轄,各不相涉,海軍衙門既無統率之權,提督丁汝昌則不能指揮全國艦隊,其本人為陸將出身,統帥無人,焉得不敗?而陸海軍亦無協同計劃統籌作戰,作戰而無統籌戰略與統一指揮,敗象已顯。如炮合竟歸陸軍節制,炮台疏忽,港防空虛,海軍聯絡無效,處處被迫居劣勢地位。李鴻章雖屬有心人,但戰前戰時均未能且不可能統盤有效策劃。軍備不修,軍令不一,自難操勝算。

定遠艦

文中最後說回顧過去教訓,當此建軍時候,正是所著力改革者。但我海防,海防仍不是以言堅固,須努力。


《申報》,1947年7月18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枚明粉 的精彩文章:

死神手中的鐮刀:馬克沁機槍在第一戰中的突破性運用與在中國的異變
久經戰場的戚家軍士兵能不能打敗一個武藝高強的民間高手?

TAG:一枚明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