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生家庭的愛恨糾纏

原生家庭的愛恨糾纏

武志紅老師的公眾號里推送了幾篇關於原生家庭的文章,在文章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想到了身邊有相似經歷的小夥伴。寫下些心得體會,我們一起治癒。

在大多數父母眼裡,不管孩子多大,在他們眼裡就是沒長大的孩子。老媽曾經親口對我說過這樣的話。子女就像他們手中的木偶,他們希望子女按照他們設置的模式去生活,評價子女好壞,是否有出息的標準就是「他們是否聽話」「他們是不是按照自己說的做」。這好像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

朋友小雅就是典型的「樊大姐」,她是家裡的長女,還有個弟弟,家裡人重男輕女,從小到大有啥好吃的或者好玩的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弟弟,而她總是被忽視被冷落的那一個,日積月累,造就了她自卑、膽小的性格。

大專讀完後,她毅然選擇到大城市工作。本來以為可以逃離那個讓她厭惡、壓抑的家,但沒想到家裡人隔三差五的打電話給她讓她寄生活費、寄弟弟的學費回家。大城市生活工作壓力大,家裡人不斷的索取,沒有一點親情和溫暖,在深夜裡,她時常會想,如果自己死了,是不是一切就都可以結束了。

轉眼間,她到了結婚嫁人的年齡,家裡人又三天兩頭的打電話來催她回家相親結婚。她知道,家裡人只是想她早點結婚,然後拿她的彩禮錢來給弟弟娶親結婚。好像在父母的眼裡,女兒就是一件任他們擺布的玩具,他們可以操控女兒的一切。

聽完她的故事,我莫名的為姑娘感到心疼。

小雅所經歷的,我們不一定每個人都經歷了,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成熟、不負責任的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會無形中伴隨孩子的一生。

讓人震驚的葯家鑫事件大家都還沒有忘記,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同學眼裡的「乖同學」,在撞人後不是施救,而是用刀殺死受害者。他的狼性以及他的殘忍讓人顫慄,但同時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失敗讓人不得不深思。

我們沒辦法選擇出生,選擇家人,但是我們可以做到與家人和解,救贖自己,做自己靈魂的擺渡人。

第一次看到原生家庭這次詞,也是緣於一次和父親吵架。和父親吵完後,我在網上搜索父女關係的資料,無意中看到了這個詞。

從出生開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立的人格。但是不見得我們的父母會意識到我們的獨立性,給予我們相應的尊重,並且我們很容易被孝順、聽話等因素道德綁架。時常會認為不聽父母的話、不按照他們想要的去做就是不孝順,就是不道德。

但是隨著長大成人,如果我們還把所有的問題 推給原生家庭,認為自己感情、工作、人際關係里所有的失敗都歸結於父母的失敗,那麼我們很容易動不動就陷入情緒里,不僅自己痛苦,也會造成家庭矛盾。很難想像這樣下去,在不久的將來,你可以成為理想中那樣開明、尊重人、完美的父母。

我們要跳出外界的環境,勇敢的找找自己能改變些什麼。用成年人的方式、用思考、用行動去解決問題。

願我們都擁有幸福自在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筆間漫話 的精彩文章:

TAG:筆間漫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