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雞亮寶——戰國千金銘菱身蟠螭紋銅鏡

寶雞亮寶——戰國千金銘菱身蟠螭紋銅鏡

作者簡介:官波舟,男,陝西省武功縣人,生於一九四七年,副研究館員,原寶雞市博物館書記,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修復鑒定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搞新聞專業時,曾有全國、省、市作品百餘篇,獲全國三等獎一次、全省一等獎二次、全市一、二、三等獎多次。從事文物工作後有專著《北首嶺人》、《陳倉石鼓》、《石鼓文詮釋》、《畫說石鼓》連環畫,全國、省、市論文七十餘篇,多次在省、市獲獎。陝西省電視台2015年底曾拍專題片《寶雞石鼓之謎》介紹。其書法作品曾舉辦個人展覽,多次獲省市展出獎。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有一面戰國「千金」銘菱身蟠螭紋鏡鏡,應出自戰國晚期,整體感覺很大氣。由於銅鏡是圓形,設計便因圓設計,將銅鏡分成四個圓區。中間區為三弦橋形鈕,兩邊為棣篆「千金」二字,二區由內外兩索狀紋飾環繞,為素麵區。四區即銅鏡的最外邊,即鏡邊緣為一較寬的素麵區。這裡要給各位介紹的是三區的重點紋飾區。這個紋飾區因其內外均為素麵圓區,故此區設計繁縟:可分為三組,三組紋飾相同,均為一菱形紋飾和一蟠螭紋構成。菱形分兩層,外層各線間斷,內層完整,最中間為三角線。而蟠螭圍成桃形雲朵。此銅鏡直徑10.9厘米,緣寬1.2厘米,厚0.1厘米,重72克。

中國古代青銅鏡上出現銘文,其年代大約在戰國晚期或西漢早期,在考古學術界傾向於西漢早期的占多數。戰國晚期,青銅鏡比較小,當時不是社會流通器物,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青銅鏡這種和人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的生活器具,在整個社會的使用情況開始發生變化。洛陽文物工作隊的蔡運章研究員1997年在《文物雜誌》第九期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談青銅器銘文,其中的圖二的蟠螭紋鏡根據出土資料,定為戰國晚期。

這面蟠螭紋青銅鏡有五字銘文,除鏡鈕旁的「千金」二字外,另有三字,其中有兩字為「宜主」,另一字漶漫不清。此面銅鏡的「千金」二字。「千」是量詞,「金」為名詞。在過去青銅器銘文中,「金」往往指青銅。那時的青銅亦昂貴,當然那時的金銀及其它金屬也屬金的範疇,「千金」自然指銅鏡的價值,表明價值不菲。可以看出,當時的青銅鏡已具有商品化的傾向,說明使用青銅鏡的社會階層開始有了變化。銘文的出現,自然豐富了青銅鏡的內涵,書法藝術在青銅鏡上開始展現自己魅力。這「千金」二字亦具有戰國末期文字演變的獨具特點,篆書中有了隸意,而兩字又極其老到園熟,非久練而不成。從戰國晚期青銅鏡上只幾字銘文的出現,到西漢中期的一百年間,銅鏡銘文就普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道文化孔子學堂 的精彩文章:

讀書之118——人生之山
西府民俗——狗年說狗

TAG:周道文化孔子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