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獨家揭秘:秦朝能夠隨意攻打匈奴,漢朝一直妥協,真相是這樣嗎?

獨家揭秘:秦朝能夠隨意攻打匈奴,漢朝一直妥協,真相是這樣嗎?

這個問題其實嚴重不靠譜,但我還是要回答。為什麼呢?因為這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奇特幻想:即「大秦帝國」強大無敵,而漢朝則軟弱妥協。為什麼會這樣呢?無疑這是不靠譜的電視劇幻想小說加上各種吃衙門飯的文人寫出來東西的共同作用。 譬如秦腔傳統劇目,說昭君出塞這件事,其實是因為王昭君不能賄賂畫工毛延壽,被畫得極丑,於是昭君彈琵琶嘆息,終於被漢元帝發現,冊立她做明妃,結果毛延壽逃往匈奴,跟匈奴單于說昭君多麼多麼美,匈奴便派兵向漢元帝索要昭君,最後漢元帝無奈之下,只能送出王昭君給呼韓邪單于。

這個就是一個貶低漢朝的明證。因為真實的歷史完全不是這樣,大家都知道,漢元帝時期的匈奴已然被打得土崩瓦解,呼韓邪單于是向漢朝臣服,而漢元帝為了籠絡他,這才賜婚與他。那麼,為何民間文化這種傳承會與真實的歷史差別這麼大?謬誤如此深呢?這是因為民間曲藝的興起,主要是從宋代開始,然後經曆元明清的繁榮,它的黃金時代主要是這一段。而這一段時期的漢人王朝,宋被遼、夏、金、元打,打得如何?有人說其實打得很好,也有人說很糟,但無論如何,最終宋朝是被異族的元朝給滅了。明朝則是被滿洲入關取而代之,所以在民間曲藝者看來,這一時期的漢族王朝真的是很慘。

那麼怎麼辦呢?一些曲藝創作者,就把這現實中劇情移植到歷史上去,如此一來漢朝便遭殃了,原本是漢朝打得匈奴哇哇叫,劇情里反而變成了匈奴逼迫漢朝獻昭君,這個篡改,實際上是在影射宋元明清時代漢人朝代的弱勢。而這種劇目一旦流行開來,便超越了原作者的意圖,後繼者:包括唱曲賣藝的以及聽曲的大眾,都把曲藝內容當作了歷史真實,於是原本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都堪稱一流強國的漢朝,居然被謬誤成了一個弱勢王朝。

自然,不懂歷史的人也知道,造一個弱勢王朝,就要有一個強勢王朝來做對照。於是這便選中了秦朝,古人都知道秦人暴虐,而暴虐往往給人以強勢的感覺。於是順理成章了,在整個中國的非歷史虛構領域,秦=強國(早期還有野蠻粗暴的意味,後面更篡改成一個和諧民主文明的超級強國,曰秦),漢=弱國(早期還有點真實,後來便越來越脫離,最後索性不提)。而這背後,是強大的慣性力量,很多人從中獲益,並延續這種篡改版的劇情,而大眾,也有很多人,願意聽這純屬虛構的謊言:即,秦朝強大無邊,吊打匈奴(實際上當時匈奴只是一個小部族,還不如東胡和月氏);漢朝軟弱可欺,只能靠和親維持。

呵呵,有時候,謊言的力量,確實很大。但你若要聽實話,那我在這裡便可以告訴你: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王朝(沒有之一),他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方面在當時都是世界頂峰水準(沒有之一),跨越時間也是所有中國王朝中最悠久的(沒有之一),正是因為這些我們才稱為漢族,至於秦,因為臭名昭著,數千年中沒有一個漢人朝代願意以其為名。之所以眼下大家覺得秦很牛,只有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在宋、在明、在民國、在當下,與漢朝、秦朝本身,沒一點關係。

此文由本人{歷史深度解密}原創,抄襲必究!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想和我討論文章內容或者有什麼想看或者了解的知識的朋友們,我都會看的,你們想看什麼,請評論,我會寫的,謝謝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朝 的精彩文章:

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這句話竟然是錯的!
這幾個朝代存在時間很短,卻貢獻極大,為後世強大王朝奠定了基礎

TAG: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