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鳳霞與評劇同在

新鳳霞與評劇同在

轉發評劇內容就是評劇正能量

含音視頻文件請在WiFi下觀看

欣賞本期內容就轉發到您的朋友圈

新鳳霞與評劇同在

-----寫在新鳳霞大師逝世二十周年

黃兆龍

大師雖已遠去,但她的音容笑貌仍留在我的腦海里。他的《劉巧兒》、《花為媒》仍是中國評劇的旗幟。無論是在銀幕里電視中,或是在舞台上,仍綻放著耀眼的光芒。她的新派藝術在手機里、在田間地頭、在公園遊人中,仍是每天被大家唱著、學著、欣賞著,伴隨著廣大評劇戲迷的每一天。開國總理周恩來曾經形象地說「三天不喝茶,也要聽新鳳霞」,大師對評劇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

音頻:新鳳霞唱段《劉巧兒》

一、藏頭詩里寄深情

新派始祖大唱家,鳳落影壇二枝花。霞爭生存迎旭日,美似梅師譽中華。

新鳳霞是評劇新派創始人,早在1950年出品的唱片中,就有《劉巧兒》、《祥林嫂》、《藝海深仇》的著名唱段。她以新中國新劇目、新人物、新唱法而獨樹一幟,創立了新派藝術。一時間「巧兒我自幼許配趙家」、「聽那人講一遍,心酸難忍」、「夜深沉,燈光淡,暗自回憶」唱遍大街小巷、城鎮鄉村,特別是1956年《劉巧兒》拍成電影后,更是風靡全國,紅遍大江南北。1963年,《花為媒》拍成電影后,在海內外發行,為評劇爭得更大光榮,為評劇的傳播與發展立下了不世之功。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十分關注新鳳霞的成長,當年看過她的演出後大加讚賞。新鳳霞有幸拜在梅大師門下,成為入室弟子,從此新鳳霞的評劇藝術達到巔峰。

記得1962年,在北京首都劇場召開文藝界大會,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周揚同志說:「現在咱們戲劇界有一位演員特別紅,她就是唱評劇的新鳳霞。她為什麼這麼紅呢,一是她唱的好,二是她長得美。」此言一出,掌聲雷動。在掌聲和歡笑中,坐在第一排的新鳳霞笑了,她笑得那樣甜,那樣美。為評劇做了貢獻爭了光,理應得到大家的祝福。

二、老師送我上大學

1985年,文化部直屬勇進評劇團決定排一出反映現實生活的原創大戲《天外有天》,特邀藝術顧問新鳳霞和馬泰先生,並請我擔任作曲,負責全劇的音樂、唱腔配器。經過緊張的排練,該劇在天津中國大戲院首演,全場爆滿,反響強烈。當新鳳霞坐著輪椅登台謝幕時,觀眾的熱情達到頂點,令人終身難忘。

此後,新鳳霞老師主動找到我說:「你的音樂唱腔旋律美,格調高。格調問題很難解決,有些人一輩子也解決不了。如果你願意離開舞台(我當時在中國評劇院演員隊工作),我送你到中央音樂學院進修作曲。我們劇院還沒有人到中央音樂學院學習過,我認為你最大的天賦還是在音樂上,我要為劇院培養一位音樂家,為評劇儲備一名音樂人才。你如果同意,中央音樂學院那邊我去安排,你就等通知去上課就行了。評劇院領導那兒,我去說,帶著工資去上學。」

我當即笑著說:「聽您的。」1986年9月1日,我在新鳳霞老師的親自安排下,走進了中央音樂學院。兩年後,回到劇院成為一名專職作曲。

三、「爭生存」成了座右銘

在後來的歲月中,我與新鳳霞老師有過多次接觸,當面接受她的教誨。她說一個演員要知進退,選擇自己適合的新路子。她問我知不知道為什麼要排《乾坤帶》。我自然是不知道。老師說:「人到中年了,我要想到今後在舞台上的生存,不能還總唱劉巧兒、張五可了,要開新的戲路子。我演《乾坤帶》的銀屏公主,旁邊站著那麼大的兒子秦英,觀眾仍然覺得我很漂亮!這個戲成功後,我跟狄江同志(《乾坤帶》中飾演唐王)打過招呼,下個戲搞《賀後罵殿》。今後跟小生的戲會越來越少,主要是跟老生合作。」

「現在我生病了,不能回到舞台上演戲了,但我要生存,我要爭生存。今後每天都要做三件事:寫書、畫畫、教學生。我寫的書已經出版了,送你一本留個紀念,我給你寫好了簽名……」

「今後,我想把新派的幾齣代表劇目單獨出書。每本書包括劇本、音樂唱腔、曲譜、劇照、服裝、道具、布景,一套完整的資料傳給後人。」

「這是我根據《金玉奴》改編的評劇劇本《乞丐千金》,你拿回去把音樂唱腔創作出來交給我。」我完成創作《乞丐千金》之後,連同劇本曲譜一併交給了新鳳霞老師,算是交了作業。

「這是我給你畫的紅梅,你祖光伯伯也給題了款,一會兒你帶回去……」

與新鳳霞老師的接觸中,「爭生存」三個大字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師與我每次談話,都要重複這三個字,它像金子一般閃閃發光,照亮著我的前進方向。它是我們學習「新派」、研究「新派」、繼承「新派」的一把鑰匙。它是我們學習新鳳霞、研究新鳳霞、繼承新鳳霞的根本所在。

幸福是靠奮鬥得來的。新中國成立後,她一年要演出幾百場戲。為了排演新的劇目,她經常以劇院為家,住在宿舍。她生病後,寫了幾百萬字的書,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她是收徒最多的評劇大師。新鳳霞從個人爭生存,延伸到為評劇爭生存。一個個深深的、成功的足跡,令我們敬佩不已,頂禮摩拜。偉大的中國女性新鳳霞與評劇同在!

中國評劇院作曲黃兆龍

黃兆龍,著名評劇音樂家、國家一級作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1960年考入中國評劇院學員班,師從評劇板胡大師楊殿榮先生,習二胡、楊琴。1965年在《王傑組歌》排演中開始從事評劇音樂創作。

1970年從事舞台表演,拜評劇大師馬泰先生為師,成為馬派開山弟子。演出《野營路上》政委、《揀煤渣》老工人、《智取威虎山》參謀長、《劉巧兒》馬專員、《駿馬飛騰》老書記、《乾坤帶》唐王、《包公賠情》包拯(魏榮元先生1971年親授)1986年在新鳳霞大師的舉薦下,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進修作曲。至今已為評劇創作了八十餘齣劇目,多次在全國評劇大賽中獲音樂設計大獎。

代表劇目:《評劇皇后》、《第二次握手》、《紅白喜事》、《祥子與虎妞》、《劉巧兒新傳》、《紅岩詩魂》、新版《鍾離劍》、新版《王少安趕船》、《大腳皇后》、《狐仙小翠》、《銀杏庄》、《恩怨親家》、《城邦恩仇》、《紅高梁》《焦莊戶》、新版《野火春風斗古城》等。

微信掃一掃就賞

欣賞本期內容就轉發到您的朋友圈

感謝您的轉載感激您的賞金

讓我們共同為傳播評劇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評劇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評劇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