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六堡茶的古法分類與現代分類

六堡茶的古法分類與現代分類

事物總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在變化中革新,六堡茶的工藝發展同樣遵循著這樣的規律,這使得六堡茶的加工方法從古至今有了很大的差別。工藝的差異,形成了本質上有區別的兩種六堡茶——照最原始的方式製作的六堡茶以及採用新工藝製作的六堡茶。

這些茶葉儘管都歸屬於六堡茶,但無論加工工藝、成品品質、消費者認同或風味特色上來講,都有很大差別。因此若是從工藝角度上來劃分六堡茶,可以分為古法六堡茶(傳統工藝六堡茶或農家茶)和現代工藝六堡茶(廠家茶)。

古法六堡茶沒有經過殺青(茶葉經過水煮或者蒸汽蒸的過程),直接晒乾或者烘乾收藏的茶葉,條索粗壯,顏色黑褐、重實,沖泡後湯色偏黃,年份不長的古法六堡茶稍帶「青」「澀」味,但回甘明顯,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青」「澀」味會減淡,味道更醇厚。

長期以來,茶農為了生計,將上好的茶葉拿去賣,換些生活用品,而自己則喝些粗茶,古法六堡茶也因此產生了很多衍生茶——花蕾茶、茶果茶、茶果殼等。

一、古法六堡茶分類

古法六堡茶按採摘時令,又可分為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春茶、夏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等。

傳承至今的古法六堡茶的分類一般有:

茶谷:指採用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春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的嫩芽部分製作的六堡茶。

中茶:指春末、夏、初秋採制的中等嫩度的茶。

老茶婆:指茶農採摘的當年或隔年的老茶葉,撈水殺青存放自飲的茶葉,因口感獨特,自成一品,併流傳開來。

二白茶:避開茶谷的採摘時間,待茶芽長高後,將茶芽、中葉、粗老葉一起摘下,也不反覆揉捻,直接成茶,其茶是粗葉、嫩芽混在一起,看起來有黑有白,故稱作二白茶,也算是一種粗茶。

二、現代工藝六堡茶的分類方法

現代工藝六堡茶是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部分採用機械化加工製作,經過殺青、渥堆、陳化等一系列的轉化過程,外形勻稱,顏色黑褐、緊細,沖泡後湯色如紅酒,有陳香,口感醇厚順滑。

上世紀60年代初,六堡公社成立了六堡茶廠,既收購鮮葉,又收購毛茶進行精加工,按照國家規定,將六堡茶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每級又分上中下三等,並有嚴格的評價標準。

而現代工藝六堡,則更接近於六堡熟茶。通過長時間的渥堆發酵,使得口味更為醇和、爽滑,色澤濃紅,也表現為陳香的熟茶氣息。如果是新茶友,可以考慮從現代工藝六堡茶(廠茶)入門,畢竟六堡茶始終以廠茶為主,真正古法六堡茶(農家茶)在市場上售賣的量其實很少,能碰到純正的六堡生茶並不容易。

我是小丁,一個普通而又專註於六堡茶的茶人,日常的工作主要是進茶山,訪茶農,選茶葉,寫一些有獨立見解不盲目跟風的文字。這個過程,讓我覺得很有意義,如果你對六堡茶有自己的理解或疑問,歡迎來六堡茶之家交流,我將儘可能將自己所知的六堡茶知識與大家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堡茶之家 的精彩文章:

從山頭看六堡茶的分類
六堡茶茶湯的甘澀與回甘

TAG:六堡茶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