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將向俄羅斯進口《戰爭雷霆》中的載具?

中國將向俄羅斯進口《戰爭雷霆》中的載具?

原標題:中國將向俄羅斯進口《戰爭雷霆》中的載具?


啊嘍哈,好久不見有沒有想哈雷小姐姐呢(誤)?今天的封面圖有沒有很帥呢?沒錯,今天武研社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某個中俄軍購傳聞中的核心角色——亞森級核潛艇


亞森級核潛艇最近的曝光度越來越高,包括某蝸牛logo的遊戲公司在愚人節推出了潛艇戰模式「silent thunder」,其中亞森級核潛艇作為俄羅斯的潛艇載具出現。



出擊!


而就在這幾天,一則所謂「中國要購買12艘亞森級」核潛艇的消息,又一次傳遍了各大軍事平台,而由此引發的所謂「是不是該買」以及「消息是否準確」的各種爭論也此消彼長。我為什麼要說又?因為類似的消息早在2015年就被討論過。至此,亞森核潛艇軍購案可以說是21世紀以來又一條「中俄軍購大單」的傳聞之一了。


俄羅斯蘇35戰鬥機


誠然,在中俄深化合作的國際大背景下,包括Su-35S400這些實打實的軍購合作,還有俄方媒體對俄海軍購買中國054A護衛艦的建議,都印證了中俄軍事交流的加深。但中俄戰略合作關係是否達到了能夠向對方出售戰略核武器(還是一下12艘核潛艇)的地步了呢?要知道Su-35也只不過買了24架而已。



中國曾與俄羅斯簽訂了四艘阿穆爾級-1650型常規潛艇

不過能夠得到這麼多關注的明星武器,一定不會是印度能拿到的那些充門面的雞肋。那「亞森」級核潛艇性能到底如何呢?我們又是否有必要「整艇」引進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分析分析。



「亞森」級潛艇首艇「北德文斯克」號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亞森」級核潛艇的一些性能。作為俄海軍入役的最新型號,「亞森」級(885型)屬於俄制第四代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其整合了俄羅斯在攻擊型核潛艇領域的一些技術精華,因此也號稱是俄海軍水下的「殺手鐧」之一,因其具備較強的反水面艦艇特別是航母的能力,也被稱之為「水下的航母殺手」。


該艇艇長120米,寬15米,水上排水量9500噸,水下排水量13800噸,最高可下潛至600米深的海底,其核動力裝置為一座具備自然循環功能的KPM式壓水反應堆,可保證其航速能達到水上最高20節和水下最高35節。該艇共配備有95名官兵(包括30-33名軍官)。



「亞森」級核潛艇上共裝有8具533毫米和2具65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各型號的俄制潛射魚雷或者導彈,另外該艇上還有共架垂直發射系統,可共架發射包括「口徑」系列或者「縞瑪瑙」系列的反艦/對陸攻擊巡航彈(攜帶數量為24-32之間)。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該艇還裝備了新一代的球狀聲吶自動化控制系統。有了這些技術設備,亞森級的自動化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可謂是俄羅斯攻擊型核潛艇中的翹楚。美國同類武器,最先進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人員編製高達134人,因此我們可以說,該型潛艇是世界一流的核動力攻擊型核潛艇。



該艇現階段計劃建造7艘(除了首艇為885型外,其餘6艘均為改進型的885M),均由位於俄羅斯北德文斯克的北方機械製造廠生產製造,首艇「北德文斯克號」已於2013年12月30日服役於俄北方艦隊,艦艇編號「K-329」。



那說到這裡,有人不禁會問,具備如此強悍戰鬥力的「亞森」級是否真的是我們需求購買的呢?哈雷認為,目前說這話還為時過早。首先,雖然「亞森」級核潛艇的部分技戰術指標比我們現役最先進的093B型核潛艇更加強悍,但是其採用的一些具體的技術,兔子早已突破並且利用到了種花家現役的核潛艇上,比如說自然循環反應堆等。



而對於我們國家核潛艇上此前最為人爭議的噪音問題,目前已經初步得到了解決。除此之外,由馬偉明博士開發的「無軸泵推」技術也將應用於我國的下一代潛艇——也就是網傳的095上(當然了,前段時間某官方報道中說到所謂095服役的消息,由於目前沒有更多的資料進行佐證,因此這裡也就不討論其是否已經服役了的話題)



而在其他方面比如艇用電子信息化設備導彈武器等,客觀的說,不說誰比誰強,但是我們早已有了自己的特色裝備。因此哈雷認為,在如今,再花大把的錢去購買整隻「亞森」,並沒有特別明確的必要性。而考慮到俄方目前的產能來說,能否生產出我們足夠需要的「亞森」也是未知數,更何況本就屬於大國水下秘密武器之一的核潛艇,人家也未必真的要賣。



海狼級核潛艇


當然,如果是進行相互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從而促進兩國核潛艇領域上的共同進步,那這個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畢竟中俄兩國都知道,最大的水下對手並不是彼此,而是大洋彼岸的鷹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編輯部 的精彩文章:

外形帥氣,戰力比肩美國同款:空警-600將使中國航母戰力倍增
驚!恐怖機器人問世?未來軍用載具的機動模式論證

TAG:軍事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