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工奇技——明清蘇州雕刻工藝

天工奇技——明清蘇州雕刻工藝

明清蘇州雕刻與宮廷

明晚期 朱三松款竹雕仕女圖筆筒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雕刻系指在木、竹、牙、角、漆、玉、石等材料上,利用各種工具通過雕、刻、劃、鏤、磨等技法裝飾各種圖案的工藝。

蘇州是聞名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文化積澱豐厚。自宋代以來,蘇州逐漸成為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手工業發展迅速。

明晚期 朱三松款竹雕仕女圖筆筒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中後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蘇州手工業空前發達,雕刻工藝更是蓬勃發展,並受到文人階層的推崇和影響,逐步形成獨特的地域風格,引領著雕刻工藝的時代潮流。

新用戶註冊紫禁城APP,即可免費獲贈2017年全年電子雜誌

清代,通過蘇州織造府,蘇州和宮廷之間的聯繫加強了。蘇州不僅負責為宮廷輸送良匠賢才,承接宮廷活計,而且還利用自身的優勢,極力發展當地的雕刻技術,不斷強化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進而對宮廷藝術品的創作和製作技術產生影響。

明晚期 朱三松款竹雕仕女圖筆筒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清代宮廷雕刻工藝品有大量出自蘇州和在宮廷效力的蘇州工匠之手,品種有竹木牙角雕、玉雕、漆雕、硯雕、果核雕等。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家建築和收藏品的基礎上建立起的博物館,因此,在其工藝類藏品中有大量蘇州和具有蘇州風格的雕刻工藝品。

明晚期 鮑天成款犀角雕蟠螭紋執壺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技冠天下

明代中後期,蘇州經濟、文化空前發達,工藝門類齊全,製作水平高超,雕刻工藝尤為突出,遂有「良材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之說。

明晚期 鮑天成款犀角雕蟠螭紋執壺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此時的雕刻工匠基本擺脫了人身依附關係,創作積極,而且吳地文風熾盛,文人的參與推動了雕刻工藝的發展。竹刻藝術在嘉定興起,名家輩出,名播海內;玉器雕刻和牙角雕刻亦發展迅速,玉雕名匠陸子岡和治犀名家鮑天成曾被譽為上下百年無敵手。而繼承顧家祖傳技藝的顧二娘硯雕工藝,更是堪稱吳中絕技。

清雍正 黃楊木雕靈芝式盒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內廷炫藝

據文獻記載,蘇州雕刻工匠至遲在康熙時期已進入宮廷應差。雍正時期,宮廷造辦處彙集了蘇州竹木牙角匠、玉匠、硯匠等多種雕刻匠人,他們在其自身所擅長的領域擔當起主要的設計和製作任務,佔據重要甚至是壟斷地位。乾隆時期,隨著宮廷活計的大量增加,進入宮廷造辦處的蘇州雕刻工匠人數達到空前。

清雍正 黃楊木雕靈芝式盒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其門類也發生了變化,較為明顯的是,竹木牙角匠因不合乾隆帝的喜好而逐漸被廣東工匠所取代;玉匠則大量增加,人數漸臻頂峰。

清 乾隆剔彩白字晬盤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承旨而作

乾隆時期,蘇州不但為宮廷造辦處輸送了許多優秀工匠,而且還承擔了大量的宮廷活計。據宮廷檔案記載,蘇州承接了多數的玉器雕刻、絕大多數的雕漆製作和澄泥硯製作任務,也有少量的竹木牙角活計。

清 乾隆剔彩白字晬盤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清 乾隆剔彩白字晬盤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由於蘇州承接活計量大,造辦處檔案特設立「蘇州」專項。這些活計一般先由乾隆皇帝下旨,命造辦處畫樣或做樣呈覽獲准許後,再發往蘇州,由蘇州織造內匠人或外雇匠人依樣製作,然後呈進宮廷。這種活計必須嚴格按皇帝的旨意製作,要求符合宮廷的「內廷恭造式樣」。

清 陳子云款橄欖核雕小舟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特製進貢

蘇州當地工匠在承接宮廷活計的同時也逐漸掌握了宮廷的喜好。他們在實踐中揣摩上意,在玉雕、硯雕、漆雕等方面均取得較大發展,並得到宮廷的認可。

清 陳子云款橄欖核雕小舟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另外,作為引領雕刻技藝前沿的蘇州,也是新技術的策源地,工匠平七創製的鏇玉技術就是其中之一。鏇玉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琢玉效率,且能使所作器物的造型更加規整。此項技術被乾隆皇帝下令引入宮廷後,豐富了宮廷的琢玉技術。

原文作者:張林傑(故宮博物院器物部服研究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6年7月刊《天工奇技——明清蘇州雕刻工藝展》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什麼?大臣上朝用的玉笏可以當板磚!
南水北調工程中意外發現的楚墓葬!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