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貴州165米高懸崖上有座「懸浮美術館」!奧迪A8前來取景拍宣傳片

貴州165米高懸崖上有座「懸浮美術館」!奧迪A8前來取景拍宣傳片

夜幕降臨,馬尾峽谷安靜下來。群山留住白天太陽的餘溫,在峽谷里升騰出一股霧氣。峽谷北面的一面崖壁,雲霧繚繞。天色迅速暗下來。就在峽谷即將進入完全黑暗的時候,崖壁頂端亮起一團黃色的光,透過雲霧,若隱若現。

GIF

這團光來自安龍溶岩美術館。美術館建在165米高的懸崖上,被譽為「中國第一座懸崖峭壁上的美術館」。美術館於2017年10月建成,目前還未正式開放。

「網紅」美術館

2017年10月,貴州安龍溶岩美術館建成(以下簡稱溶岩美術館)。還未開館,美術館就受到國內外建築界的關注,成為「網紅」美術館。

2018年1月,英國《每日郵報》刊登了一篇題為《先鋒藝術:壯觀的視頻展示中國建在懸崖邊上的不可思議的「懸浮美術館」》的報道,詳細報道了這座建在貴州大山裡的溶岩美術館。

報道稱,在中國南方一個國家公園內,有一棟兩層樓高、玻璃幕牆的美術館,因其坐落於541英尺(約165米)高懸崖的自然凹槽,給人的印象好似一座「懸浮美術館」。溶岩美術館因而登上那段時間《每日郵報》網站的熱搜。

不久前,奧迪A8汽車發布最新宣傳片,溶岩美術館也成為宣傳片的取景地。

此外,溶岩美術館設計團隊負責人、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教授、三文建築創始人何崴介紹,美術館一經建成,就有許多國內外的策展機構聯繫他,希望在溶岩美術館做展覽。

俯瞰美術館。

何崴介紹,溶岩美術館位於貴州安龍縣篤山鎮梨樹村海尾組。美術館修建在海尾山谷北側一個165米高的巨大岩壁上,是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範)公園的一部分。

溶岩美術館建築內部面積約800平米,室內二層,分別是展廳和會議及配套服務區;室外也有兩層,分別是位於建築屋頂的公共觀景台和位於建築底板下面的戶外休息區。

「站在美術館裡,可以俯視整個山谷,奇峰、怪石、河流、天坑,以及谷底的遊客服務中心建築群都盡收眼底。」何崴感嘆,「有種不真實的幸福感。」

設計師的幸運

這種幸福感,從何崴第一次來到海尾的時候就產生了。2016年5月,作為美術館設計團隊負責人,何崴來到海尾踏勘。山路不好走。從縣城到海尾峽谷,他們在車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然後又步行,「挺累的。」

拖著疲倦的身子,何崴登上崖頂,視線一下子變得開闊。周圍是雄厚的大山,大山與天空接壤,聳在雲霧之間。俯瞰之下,谷底原本湍急的河流,變得細小綿長。「太震撼了。」站在崖頂開闊的地帶,何崴感到靈感伴著血液涌遍全身,「一下子就有一種特彆強烈的創作衝動。」他說。

美術館建在懸崖的凹陷處。

作為一名建築設計師,何崴有不少在自然環境中的建築作品。而海尾給他帶來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貴州,尤其是黔西南這種大山大水的壯美,必須身臨其境才能感受。」何崴說,後來,他邀請很多同行到過海尾,他們都有跟他相同的感受,「作為建築設計師來講,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進行創作,是一種幸運。」他說。

在最初的規劃里,美術館原本只是一個觀景台。可是到過實地之後,何崴和團隊覺得,在這樣環境里的建築,僅觀景太單一,應該承載更多的功能。經過討論,設計團隊決定,將觀景台改為美術館。「在這樣的環境里做藝術展覽,實現人與自然的對話,對於藝術家來說,也會是非常獨特的體驗。」何崴說。

若隱若現

懸崖上的美術館。

山水的壯美,讓何崴感到震撼,也心生敬畏。在他看來,在這裡進行人工的建造,不應該突顯建築和設計,而應該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大自然『設計』的大山大水面前,所有人工的『小機靈』都難以與其對抗、比試。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靜制動,用平凡來襯托自然造物之奇、之美。」

設計團隊因此將建築選址在崖壁的一個塌陷處。這樣可以剛好將建築嵌入懸崖之內,而不對自然造成破壞。這個塌陷處是何崴在踏勘時不經意發現的,好像冥冥之中註定為美術館的建造而準備。

何崴將美術館與周圍環境的關係,定義為若隱若現,「建築不應該在環境中被突出,但是又讓人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美術館的外立面使用玻璃材質,沒有凹凸變化,或者豐富的穿插。「玻璃這種材質的特點,是輕、薄、透,這與周圍大山的雄厚、堅固,形成對比和襯托,使得大山看上去更加有力量。同時,白天的時候,玻璃也會反射周圍山巒、天空、雲朵。大自然由此投射在建築上,建築身在大自然中,若隱若現。」

同時,站在美術館內部,透過玻璃,峽谷景色也盡收眼底。「置身美術館裡面,只能感嘆大自然的神奇。」何崴說。

施工基本靠人力

美術館內部。

險峻壯美的環境為設計師提供靈感,卻給施工帶來不小難度。美術館的建造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何崴介紹,由於處在懸崖壁上,平整清理場地表面的工作難以進行。大型機械沒法在懸崖上作業,基礎工程只能依靠人工。一些大尺度的石塊沒法搬運清除。

設計團隊不得不對設計方案進行大幅度調整,將建築盡量避開場地上的大石塊。因而最後建築平面呈現類月牙形。而這些無法清除的石塊,最後也成為美術館的一個特色。「遊客在通過美術館背面的樓梯時,可以用手觸摸到這些石塊,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何崴說。

他介紹,建成後的溶岩美術館主要有三個功能:觀景、舉辦展覽和會議。

這是何崴第一次在貴州做建築設計,他感嘆,貴州山水的奇美,給設計師帶來無盡的靈感。「這樣的環境對設計師來說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他說,現在業內有越來越多的建築設計師願意到貴州進行創作。

何崴介紹,除了溶岩美術館,貴州還有很多新銳建築,「比如貴州本土設計室西線工作室的一些作品,在業內都廣為人知。」

文:記者 李盈

圖:受訪者提供

來源:貴州都市報

編輯:申凌

編審:羅瑋 江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貴州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李彥宏委員:用人工智慧「撬開」未來
人工繁育華南虎,必須靠貴州

TAG:貴州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