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應曹甸廟會:自古由來久,而今源緣長!

寶應曹甸廟會:自古由來久,而今源緣長!

寶應曹甸廟會,自古由來久,而今源緣長。以清明為正期,前後十日,是曹甸商販每年趕集之時,東自鹽阜,西至安徽,北自淮沐,南到維揚,香客如流,商販雲集。

寺廟內外人山人海,沿河兩岸車水馬龍。帶動了曹甸的商貿交易,每逢會期,南來北往,商賈雲集,相聚成市,購銷兩旺,客流量達數萬人。廟會似一年一度的春風,從明清兩朝一直延續至今,定善禪寺的聲名越傳越遠,使曹甸鎮的商貿流通越來越繁榮。廟會期間,許多瀕臨失傳的民間技藝和習俗,如澆糖稀、捏麵人、老鐵匠、老篾匠、照麵餅等,廟會期間重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定善禪寺在曹甸鎮古塔村(舊時稱塔兒頭)境內,曹甸人喜歡叫它「塔兒頭」或「大庵」。始建於公元400年,開山為東晉安帝時世稱辯才的學問僧德聰,距今已有1600多年,是蘇中地區現存最早的佛教寺廟。定善禪寺有三座山門,東為文武殿,西為城隍廟,定善禪寺居中,三者一體,前後有房共99間半,殿宇巍峨,樓閣參差,雄踞古涇河北岸。寺內外古迹頗多,大小兩座寶塔,以鎮海塔最負盛名。寺後一株古銀杏,周長一丈,枝繁葉茂,垂乳數十,雖年年紙課焚炙,均未受損,人以為異。六十多年前被鋸倒,然而天不滅此樹,伸向四面的殘根吐出新芽,歷經風風雨雨,化作6株頂天立地的大樹,依傍雙塔,環繞古剎,形成一派蔥蘢茂密氣勢恢宏的叢林奇觀。

2010年開始,曹甸鎮對定善禪寺主體建築進行大規模的修繕和翻新,2012年起對禪寺的環境進行改造,讓有千年歷史的定善禪寺煥發新的氣息。

鎮海塔建於初唐,磚石結構,高四丈有餘,八面七層,拔地而起,直上霄漢,十分壯觀。一架大鐘,亦為唐鑄。寺龕供奉第一功德祖,乃古塔監造者尉遲敬德。上世紀六十年代,定善禪寺蒙受劫難,僧侶被逐,佛像被燒,廟和寶塔相繼拆毀。改革開放,春歸大地,住持天樂返回古塔村,他廣結善緣、多方求助,在地方政府和百姓支持下,陸續新建了後殿、前殿、觀音殿、城隍殿和東西廂房,修復了一口唐代開鑿的古井,砌了放生池,大小二塔重又聳立於原址。定善禪寺舊觀再現,香火日盛。

定善禪寺香火不絕,佑護曹甸永世平安。隨著曹甸社會經濟的發展,曹甸廟會不僅是曹甸的傳統習俗,更是曹甸千百年歷史文化的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寶亭 的精彩文章:

TAG:八寶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