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隨證治之」您怎麼看?

「隨證治之」您怎麼看?

導    讀


   

觀其脈診,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仲景書是最講辨證、最教人辨證的書。辨證是什麼,就是毛澤東說的實事求是,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個中醫,不讀仲景書,別想掌握辨證。一個中醫不懂辨證,鮮有能治好病的。學中醫、學辨證,就跟仲景學。學仲景後,舉一反三,推而廣之,即可萬變。




咱們就看看仲景是如何時時刻刻都講辨證,是如何「既教人注意原則,又教人不要死拘」的。

《傷寒論》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葯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我先慢慢分析一下每句話的意思,這需讀者凝神定志。


「傷寒五六日」:傷於寒邪五六天,這裡的「傷寒」基本意思是傷於寒邪,但它代指一切外感之邪。外感之邪侵犯人體,人體的正氣要與之抗爭,這叫「正邪交爭」,生命不止,交爭不已。外感之邪想往身體裡面進,身體的正氣想將邪氣往外趕。這個交爭的過程,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並不是說外邪感人之後就一直停留於體表而不走了。正因不病情不斷變化,醫生才需要隨病情變化而決定對付它的措施。


「嘔而發熱者」:又嘔又發熱,這是半表半里之邪欲進不能,欲出不得,郁於半表半里這個地方,只能往上迫,迫於上則嘔,正氣鬱則熱。為什麼邪氣欲進不能啊?因為有正氣在那裡擋著,不讓他進去。為什麼身體希望邪氣出去而又沒辦法將病邪驅除出去?因為「血弱氣盡」,就是前麵條文講的「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里說的「血弱氣盡」。簡單的說,就是正氣有所不足,只能將外邪留止於半表半里這個地方,而沒有力量將其驅逐於體外。


「柴胡湯證具」:難道說見到「嘔而發熱者」就是柴胡湯證具了嗎?不是,仲景是以這兩個關鍵點做眼目,別的柴胡證就不說了,你自己臨床上應該能想到了,並不是說凡是見到嘔而發熱就一定是柴胡證。陽明病,大便不通,也發熱,也有嘔的情況,總不能說這就是柴胡證吧。又有嘔又有熱的證多的是,並不能肯定的說就是柴胡證。仲景雖然說了「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這是教人靈活,他講的這一證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癥狀,而是綜合分析所得的一個「證據」,也就是仲景每篇都以「辨××病脈證並治」為題目的用意,他就是強調「脈」等一系列信息作為「證」的客觀指標以為病情定性。將「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據」合起來意會的話,就是「又有嘔又有發熱,再綜合分析脈證後知道,這是柴胡證」。

「而以他葯下之」:一個「而」字,有責怪的意思。就是說,本來是柴胡湯證該用柴胡湯,當大夫的不知道,不但不用柴胡湯,反而用了攻下之法,這就錯了。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了,傷於寒邪並不都是太陽病而用麻黃湯,病邪想往裡進,正氣想把邪往外趕,兩者力量相當,二者就僵持於半表半里這個部位,進也進不來,出也出不去,這就現了柴胡證,就要給柴胡湯了,你就不要再用麻黃湯了。現什麼湯證就給什麼方,這是基本原則,不按這個原則處理就是錯,所以仲景會責怪。這裡面含有「諄諄教誨」的含義,從這裡我們也可以體味到仲景的苦口婆心與良苦用心。


「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醫者無知,本是柴胡證而誤用了下法,但是病情並未因下而發生變證,仍然現柴胡證,這個時候還可以再給他柴胡湯。臨床上,現何證即給何方,雖然用過下法,並不代表病情一定發生轉變,仍是現證為準。仲景在前面雖然教人「知犯何逆」,但最終讓人把目光落在「隨證治之」上,這是最基本的原則。這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就是「隨證治之」的案例展示。


「此雖已下之,不為逆」:雖然仲景有說「本當汗之,而反下之,此為逆也」,這裡又說「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好像矛盾,實際上一點兒也不矛盾。「本當汗之,而反下之,此為逆也」說的是「逆治」,逆治之後不代表病情也發生了逆變,證未逆變,即「不為逆」。仲景正是教人既要遵守原則,又要隨證而施,這是教人靈活。


「必蒸蒸而振,卻複發熱汗出而解」:柴胡證誤下後,雖然證情未發生逆變,但常常致正氣因下法而受挫。正氣受挫後,身體想一舉抗邪外出,必然蓄積全身能量,然後在一時間內集中調動,於是就出現蒸蒸而振,緊接著就有「發熱、汗出」,這是一系列緊密連貫的動態表現。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並不是說柴胡湯證誤下之後都不發生變證,也有發生變證的情況,這就舉個例子。假如心下這個地方不但滿,而且又硬又痛,這就不再是柴胡證了,這是證情發生了逆變,你不能再用柴胡湯了。這不是柴胡證,是什麼證呢?仲景根據此證的特點將其命名為「結胸」,也就是邪氣結於胸口這個部位。

柴胡證誤下後,若仍現柴胡證,教人仍然用柴胡湯,但仲景怕你遇到柴胡證誤下後一律使用柴胡湯,緊接著就教人不要生搬硬套。不過他沒明說,他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從這兩個例子,我們通讀出他這一層意思來。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知道,仲景辨證依據的是實實在在的癥狀表現等客觀提標,並不是依據別的什麼理論,可以很肯定,他用的不是《易經》裡面64卦的辦法了。心下這個部位又滿又硬又痛,這就是結胸證,你按結胸證的治療方法治療就行了,不用解釋太多卦理。按結胸的辦法治療結胸證,這是臨床實踐中得來的經驗,以前這樣用好使,現在這樣用也好使,這是實踐得來的客觀規律。解決問題,按規律辦事就行了,就這麼簡單,何必再複雜化呢?


「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誤下後,可能會發生變證,也可能不發生變證。發不發生變證,要以客觀表現為指標。客觀指標證明發生病情發生了變化,就按變證處理,臨床上沒有發生變證的依據,就按原證治療。如果誤治證逆,會是什麼樣呢?這也不一定,於是他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但他還怕你不明白,就怕你柴胡證誤下後一律使用大陷胸湯,他又舉了個結胸證的疑似證——「痞」。「痞」與「結胸」的關鍵區別點在哪裡呢?就在痛與不痛。既然不痛,就是不是結胸,你不能再用陷胸湯了。只在心下這個地方痞滿不通,並不是小柴胡的胸脅苦滿、心下支滿引脅下痛,所以說也不是柴胡證。既然不是柴胡證,當然不能給予柴胡劑了。你如果誤認為這個痞是柴胡證,使用柴胡湯一定跟

射箭

一樣不能中的。


「宜半夏瀉心湯」:治療痞就一定使用半夏瀉心湯嗎?也不一定,你還得分析。不過,這種痞滿不通的問題,臨床上使用半夏瀉心湯的機會比較多。遇到痞的時候,使用半夏瀉心湯也要隨證情而變化。比如嘔重,說明正氣逆於上的問題比較突出,這個時候多用一些姜來降正氣之逆就更適合了。如果患者下利日數十回,說明病情比較急迫,於是加量甘草以增強安中、緩急迫的功效,以改善消化道癥狀。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仲景既教人要時時遵守其規律,又教人要刻刻注意靈活。這就是「隨證治之」的辨證精神。



九蒸九曬芝麻丸=補腎+烏髮+延年益壽小仙丹



排濕湯:濕氣剋星,原來這麼多病和濕氣有關


紅參氣血湯:補血天下第一方(補氣血不上火)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點擊【底部廣告】支持下小編吧,您的每次點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解密丹法修真仙學天機
結石不想動手術的,這四味中藥助你排出體內結石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