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提升大眾傳媒科技傳播水平

提升大眾傳媒科技傳播水平

良好的科技素質,是公民現代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涉個人、組織和國家的創新意識與創新實力,是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基石。公民科技素質的養成和提高,大眾傳媒責任重大。中國科協最近一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2015年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6.20%,利用電視、互聯網及報紙作為獲取科技信息主渠道的公民比例分別為93.4%、53.4%和38.5%。可見,大眾傳媒對於公民科技素質的培育和塑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進行科技傳播的大眾傳媒可以分為綜合類媒體和科技類媒體兩種。綜合類媒體主要運用科技版面、科技頻道等進行科技傳播,科技類媒體包括科技部門、機構和科技從業者主辦的報刊、網站、自媒體等。總體來看,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情勢下,我國大眾傳媒的科技傳播存在著以下問題:

首先,科技類媒體的數量和綜合類媒體科技內容的數量皆佔比很小。就新媒體而言,據中國科協調查,2016年全國主辦科普網站743個、主辦科普手機軟體128個、主辦科普微信公眾號1301個,而此一時期全國網站數量達到480餘萬個、手機軟體1700餘萬個、微信公眾號2000餘萬個,這表明科技類新媒體所佔比例很少。綜合類媒體中科技傳播的內容比較稀缺且處於邊緣化狀態。

其次,科技傳播的科學性有待加強。表現在科技新聞的「淺層故事化」,此一現象在新媒體中更加突出,媒體為了「吸睛」而把科技報道編排成「觀賞性」強的態度或利益之爭,如「轉基因食品」等,喧鬧中背離了科技傳播的初衷;還表現在,科技新聞僅停留於一般性的科技成果、科技實踐報道層面,對重大科技新聞的報道蜻蜓點水,對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挖掘不深入;又表現在一味迎合受眾的獵奇和非理性心理,出現偽科學報道、失實報道,忽視科技事實和科學原理。

我國高歌猛進的社會發展進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要求大眾傳媒的科技傳播迅速彌補不足,提高傳播質量。建議從以下方面做出改進。

第一,增多科技類大眾傳播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的數量,同時增多綜合媒體中的科技傳播內容。鼓勵科研機構和研究人員創辦更多的科技傳播網站、手機軟體、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在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中安排更多的版面、頻率和頻道,進行科技傳播。平台數量和傳播內容的增加會大幅增強大眾傳媒科技傳播的影響力,還可以將新媒體時代傳播細分化、個性化、訂製化的優勢更好發揮出來。

第二,增強媒體從業者的科技素養。媒體從業者是信息傳播的傳者和源頭,處於大眾傳播過程的上游。傳播的目的何在、傳播什麼、如何傳播,媒體從業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媒體從業者的科技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科技傳播的質量和效果。媒體從業者缺乏科學常識,對科學事實沒有較強的分辨能力,便容易出現報道不準確不深入,不能夠揭示新聞事件中科學內涵的情況。媒體從業人員科技素養最為明顯的標誌是從業人員的專業教育背景,現在「文強理弱」是一個普遍現象。所以,需從兩個方面著手來提高大眾傳媒從業者的科技素養:一方面招聘、吸納更多自然科學專業背景的人士加入媒體工作,另一方面進行專門的科技素養培訓,提升在職傳媒工作者的科技素養。

第三,聘請和邀約專業科技人員參與大眾傳媒的科技傳播。科技人員是社會中科學知識與科學方法最為熟知、科學思想與科學精神最為突出的一群人,他們的加入可以使得大眾傳媒的科技傳播更為精確和更能提升受眾的科學素養。韜奮主辦《生活》周刊時,團結了當時上海最為著名的醫師、會計師和律師,回答讀者疑問,傳播科學和生活知識,深受讀者歡迎。這一成功經驗值得大眾傳媒學習和借鑒。媒體與科技工作者的有機結合,可以充分發掘與科技信息關聯的科學教育元素,進行理性嚴謹、充滿趣味性和人情味的科技傳播策劃報道,於潛移默化中給廣大受眾以科學思想與科學精神熏陶,從而增強科技傳播的實用性、科學性和權威性。

第四,建立國家層面的科技新聞傳播中心。可由相關協會牽頭,建立一個國家級的科技新聞傳播平台,集合優秀的科技新聞工作者和科普能力強的科學界人士,隨時搜集全國乃至世界的重要科技新聞,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提供給全國的媒體。

第五,增加科技傳播的新聞獎項。我國的綜合性新聞獎項中,科技新聞處於邊緣位置,2017年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共300件作品獲獎,其中科技報道16件,僅佔5.3%,而專門性的科技新聞獎項則太少。獎項的引領力量是強有力的,因而應當在綜合性獎項中加大科技新聞獎的分量。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的總任務,具備現代化素質的公民是推進和完成這一宏偉目標的基本力量,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和效果的提高任重而道遠。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傳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傳播學院教授,本文為華東師範大學2017年跨學科研究項目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2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孟春燕:辦孩子喜歡的幼兒園
趙繼委員:人才評價要真抓真落實,真推動真改革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