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學,在大小之間

大學,在大小之間

「人永遠在選擇,永遠在向好里選擇。人永遠在創造,創造自己的價值。生命的意義是由自己選擇而來的,是自己賦予的。」這是法國哲學家薩特的一段經典之語。借用於此,我是想說,進入大學不啻為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而且必然是一次「向好」的選擇。

大學是解讀不平凡世界和不平淡生活的別樣註腳。那麼,大學應該擔當怎樣的社會角色,又應該如何讓這一角色落地生根?大學要在大的維度上,宏闊構架,不息求真求新的思想之火;在小的落腳處,萃取不可窮盡的人生光華。

大學之「大」

大學之「大」,是大學之特質所在,也是大學之尊嚴和榮耀的象徵。

大學之大史。大學深切地影響著現在和未來,不僅表達著一個時代的心音,還書寫著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大學的產生、傳承,清寧、繁盛應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同向而行、相得益彰。大學的大歷史體現在不斷傳承衣缽的一代代學人,不斷展現思想光華的年輕學子,不斷產出的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術,使得大學保持著永久的活力與魅力。

有學者統計,從1530年至今,整個西方世界存活下來的機構一共85個,其中70個是大學。魯迅先生也曾講:「北大是常新的。」其實,每一所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都是歷久彌新的。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倉皇西逃西安。民族危難之際,為拯救國運,培育人才,陝西巡撫奏請設立陝西大學堂,這就是西北大學的前身。從這時起,西北大學便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延續的火種與新苗,是中國西北地區最早的現代高等學府,是抗戰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的兩大堡壘之一。

大家可能對抗戰期間的西南聯合大學耳熟能詳。與之遙相呼應的,在陝西還有一批平津院校遷來組成的西北聯合大學。這所大學,不但聚集了大批的學術大家,培養了大批的國之英才,而且為西北地區形成完整的高等教育體系奠定了根基。

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彌足珍貴、令人難忘的永遠是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場景和瞬間。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景德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師昌緒當時就在西北聯合大學就讀,同班同宿舍的兩個人,卻很少在宿舍見面,一個人選擇白天伏案,另一個人選擇夜間苦讀。當時課程很緊,圖書館座位又有限,為了岔開時間,許多人挑燈夜讀,秦巴山間那一抹熹微而堅毅的燈火,點亮了無數青年學子求學報國的夢想。

大學之大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古代經典之語,體現了中國古代教育的實質,也是現代大學應遵循的方向。大學要使人內心光明,棄舊圖新,明理向善,使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樸實無華、淡泊名利的品質、包容大愛的精神,是大學之道的生動體現。

侯伯宇教授創立了著名的「侯氏理論」,是世界上以中國人姓氏命名的現代科技成果之一,被譽為「中國的驕傲」。在申報院士材料中,他居然捨棄了一些影響因子很高的論文,收錄了一些發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論文。他說:「要選就選那些更具生命力的文章。」

大學之大愛。有大德,必有大愛。西北大學終身教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原副主席王耀東年逾百歲後還在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運動。90多歲的歷史學家張豈之堅持寫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文章,堅持給學生作學術報告,堅持去參加學生論文答辯等。

大學之大學者。無論古老的大學還是年輕的大學、綜合的大學還是單科的大學,為其撐起一片天空的、贏得普遍尊重的,是人師、是大學者。大學的學者,要為學術價值、社會價值、歷史價值的發揚光大而堅守。學術價值要體現在傳播、創造知識方面有所建樹,在本學科、本領域有一席之地,追求具有學術水準的榮譽和成功;社會價值要體現出關注和參與人類社會發展的自覺性和自信心,追求解決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為社會進步和區域發展作出貢獻;歷史價值主要體現在經過時間的洗禮,人才培養的效果、產出的成果、作出的貢獻被載入歷史,被後人銘記和傳頌。

大學之大追求。大學的追求之大,在於高瞻遠矚的視野和胸懷,在於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創新、國際合作與交流融於高度的自覺行動中。近年來,「一帶一路」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執起畫筆,書寫傳奇,對大學來講是高遠的追求。

談到絲綢之路的歷史,繞不過西漢時期的張騫和他的「鑿空之旅」。上個世紀30年代,西北聯合大學師生對張騫墓進行了唯一一次正式科學發掘,對中國外交史、文化交流史和絲綢之路研究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談到絲綢之路的文明,我們會想到彭樹智先生提出的「文明交往理論」。文明交往是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尊重、理解、寬容乃至欣賞。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是文明自覺,這也是對絲路精神的一種有力闡釋。

大學之大天地。大學是海納百川之所,是包羅萬象之地,是夢想匯聚之鄉。這裡有五湖四海的學子,有百家爭鳴的思想,有浩如煙海的藏書,有絢爛多彩的生活。這裡的天地可以讓一名懵懂少年破繭成蝶,可以讓一名孜孜學者百尺竿頭,可以讓一段佳話傳世不朽。這裡的天地,既充滿機遇,又面臨挑戰;既充滿歡笑,又不乏淚水;既驕陽似火,又略帶落寞。

每一所大學都有獨特的精神特質,這些精神特質最終將匯聚成人類文明進步探索的燈塔。學者蔣夢麟先生曾以學術自由、寬宏大度、安貧樂道、科學求真來評價北京大學老校長蔡元培的精神。回顧一百餘年的中國現代大學史,此番評價可謂真切洞明、深入客觀。既能勇以入世,有與國家民族命運休戚與共的責任和擔當,又能清而出世,有不被社會洪流裹挾而行的獨立與清醒,大學必有其宏大境界,又不乏其典雅入微。

大學之「小」

大學不但要著眼於「大」,還要落腳於「小」。

燃燒自己的小「宇宙」。大學階段的求學不同於中小學,大家要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上世紀著名思想家陳寅恪先生提出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理解其核心應是有原則、講科學、勇探索、重實際操作。大學裡的每個人都要讓自我思維和價值實現的「小宇宙」燃燒起來。

進行自己的小嘗試。進入大學求學、求實、求知遇到的大多是新鮮事物,必須有大膽嘗試的勇氣、開拓創新的睿智和一往無前的創造。

敢有自己的小堅持。大學絕非風平浪靜的休憩港灣。大學生涯規劃、通專結合能力培養、未來人生道路的抉擇等,不僅需要辨識,更需要始終不渝的堅持。古生物學家舒德干院士有一次談及自己的科研心得時說:「我其實沒有什麼特別才智,只有一顆堅持的心,一顆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心。」

承擔自己的小責任。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和責任。珍惜韶華、刻苦學習、勇於實踐,是大學生的基本責任,責任雖小,但責無旁貸。每個人都是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走向輝煌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從這個意義講,大家都肩負著捨我其誰的「小責任」。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服務西部、投身邊疆、獻身基層的優秀畢業生典型。一位叫呂丹陽的畢業生,有人問他:「到邊疆服務少數民族群眾,父母親有沒有意見?」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到,每次他從邊疆休假回家再去邊疆工作時,母親都是「把我送得不能再送了才回去」。

綻放自己的小精彩。大學階段是人一生中精力最為旺盛、視野最為開闊、思想最為活躍、求知慾最為強烈的一個時期。大學階段,有人領銜,有人客串,方法不同,形式各異,但都算是大學階段實現自我階段性價值的「小精彩」。西北大學有一個至今已風雨三十餘載的「黑美人」文化藝術節。不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在專業老師和輔導員的指引下,著眼家國情懷、著眼人生百味、著眼青蔥歲月,自編、自導、自演屬於時代的人生傳奇。在學校的咫尺小舞台上,可以大聲地說、放聲地哭、縱情地笑、瀟洒地走。不分主配角、不分前後幕、不分上下場,每個人的「精彩」都定格和濃縮在這座國家危難時期見證中國高等教育弦歌不輟的大禮堂里。

(作者系西北大學校長、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2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康樂委員:重視學生學習強度「前重後輕」問題
職業教育如何找准發展新定位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