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請聽聽孩子的聲音

請聽聽孩子的聲音

「擼起袖子幹起來,讓家長走進學校,學習現代家教理念與方法,奉獻智慧與才能,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成長過程,提升群眾滿意度;讓教師自覺地走進千家萬戶,傾聽家長心聲,排解家教之難,提升家校融合度。」回味2017年山東「家校社共育未來」家庭教育高端論壇的《平度宣言》,反思自己十幾年的家庭教育實踐,感覺家校共育這道精心烹飪的佳肴里,如果缺少「孩子的聲音」這味重要佐料,就失去了應有的味道。

家長課堂:孩子喜歡最有效

研究班級學生花名冊中的信息,我發現班裡「家長進課堂」的資源不但「礦種」齊全,而且「儲量」豐富。

家長熱情很高,但當家委會精挑細選出兩份方案(婷婷爸爸給孩子們講授交通安全常識,彤彤媽媽指導孩子們如何保護牙齒)時,卻沒有通過孩子們的投票。看來,家校共育過程如果缺少傾聽孩子心聲這個關鍵環節,做出來的就可能是一鍋夾生飯。

逸飛爸爸是一位武術教練,他的活動方案受到男孩子們的青睞;伊寧媽媽是青州市花毽協會負責人,也是花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女孩子們對她提交的花毽活動方案情有獨鍾。孩子們還紛紛發聲,要求在家長進課堂活動菜單上添加自己喜歡的內容。家委會投其所好,根據採集的信息儘快完善活動方案,一場父母用心做、孩子「喜歡吃」的家校共育盛宴陸續呈現在孩子們面前。

研學旅行:套餐不如自助餐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出台之後,各地的研學旅行紛紛落地實施。但我們學校幾次研學旅行下來,卻發現由學校和家委會精心選定的研學基地和研學路線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有孩子除了抱怨很累,就沒有別的感覺了。

看看孩子的研學筆記——「今天我們要進行研學旅行,能夠走出教室、踏入美麗的大自然,我們都既興奮又期待。我們的目的地是青州博物館,我們小隊的研學單上有兩項任務,『找出被譽為東方維納斯的佛教造像,這尊造像上面承載了哪些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特點?』『找出一份被譽為天下第一的試卷,查閱答卷人姓名、籍貫、朝代、功績等相關資料,從這位答卷人的身上,你得到了那些啟發?』」

「我們一時間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幸好有位同學靈機一動,從博物館工作人員那裡討來一份解說資料,我們按圖索驥,找到了研學單上的目標。可是,面對所謂的東方維納斯,我們感覺她只是一尊雕像,真不知道她的藝術特點應該從何處寫起,更無法查找狀元卷主人的相關資料。」

「研學任務完成了,大家卻有些高興不起來,我們渴望走進山花野草中間,等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再與古人對話。如果下次的研學旅行能夠讓我們參與設計就好了。」

孩子的這份研學心得看得我心裡沉甸甸的。研學旅行的主體是學生,設計時缺少孩子的參與,引不起孩子們足夠的興趣,滿足不了他們的獲得感,不管父母和老師費了多少心思,孩子們的胃口依然不佳。

學校和家委會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後來的「古城探幽」就把研學行程的設計任務交給了家委會和學生會。孩子們在教師代表和家長的陪同下,到國家級5A景區青州古城先期探究研學路線,每個研學點都設計出適合孩子特點的研學任務單。孩子們還創意十足地設計出徒步、公共自行車和公交車等三種出行方式,手繪出翔實的研學地圖。

自己做的飯最可口,自助的研學線路最有效。這一次研學,孩子們的參與度陡然提高,帶隊老師和家委會成員也輕鬆了很多。比起前期硬塞給他們的研學套餐,這種研學自助餐更加符合孩子們的口味。

家訪活動:孩子參與更有效

青州市每個學期都要開展「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要求「全員參與、全面覆蓋」,要求溝通深入,不走過場。實踐中我發現,有孩子參與的家訪活動效果更佳。

李浩軒最近情緒十分低落,經常暗地裡抱怨老師上次的家訪害他不淺。班裡有不少孩子都有類似情況,甚至有的孩子對家訪產生抵觸情緒,比之前的表現還要糟糕。

我先後對浩軒進行了兩次家訪,家訪效果截然不同。

第一次我按照慣例先表揚孩子有愛心,為班級事務跑前跑後,集體榮譽感強,運動會上勇奪桂冠。這些美妙的言辭讓孩子矜持地笑了,家長也笑逐顏開。當談到學習時,為了避免孩子過於難堪,我含蓄地建議他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把學習成績提上去。這個話題立刻讓爸爸的臉晴轉多雲,媽媽也很尷尬。後來聽說等我離開後,爸爸檢查了兒子的書包,發現裡面雜亂無章,作業書寫凌亂、漏洞百出,單元測試卷大片空白,惱羞成怒的爸爸立刻請兒子吃了一頓「竹板炒肉」。

在周末的班級親子沙龍活動上,家委會成員和參加活動的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幫我出謀劃策。第二次家訪我帶上了班長李凡,我跟浩軒爸爸聊班級家委會建設,李凡給浩軒講解作業。

寫完作業後,李凡和浩軒在書房裡說起了悄悄話。孩子之間平等、無障礙的交流打開了浩軒的心扉。浩軒說自己越是渴望進步越學不得法,被一種自卑感深深地包圍著,老師給自己單獨講解時心裡非常緊張,只能糊裡糊塗地不懂裝懂。他不敢把自己的煩惱告訴父母,今天把憋在心裡許久的話說出來,感覺周身輕鬆。此後,李凡和浩軒結成了互助對子,李凡幫浩軒補課,浩軒幫李凡提高體育成績,快樂的笑容始終掛在孩子們的臉上。

家訪是跟孩子交心的過程,難點在於讓孩子對父母和老師不設防。如果讓孩子參與進來,賦予孩子話語權,事情就會變得簡單有效。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州市職工子弟學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2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兩會日程
充實之美 為藝之大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