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用大數據評價教學謹防走偏

用大數據評價教學謹防走偏

據媒體報道,在武漢某小學,學生上課前先掃臉,用於後台建模及開課後學生課堂行為的觀察,大數據幫助跟蹤、管理師生的行為舉止。據介紹,掃臉的目的在於通過大數據生成測評報告,跟蹤和管理師生的行為舉止,用數據驅動課堂、診斷教學行為,讓課堂問題可視化、清晰化,讓課後干預更準確。

在大數據時代,利用大數據為教育教學服務,對課堂和師生進行評價,是很有必要的嘗試。但筆者認為,利用大數據評價課堂和師生,「經」雖好,但不能被念歪。否則,現代信息技術不僅無助於課堂教學的改革,反而會成為改革路上的絆腳石。

一方面,要防止監控成為監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課堂的監測與監管,觀察師生的課堂行為,生成大數據,形成測評報告,固然有利於師生規範課堂行為,但要防止監控成為監視,即把捕捉到的不良行為作為教育學生和批評老師的「呈堂證供」。如果把信息技術的功能窄化為監視,那麼其將成為惡化課堂氛圍的催化劑。處於緊張狀態之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既不能專註於教學和學習,也不能輕鬆地教學、愉快地學習。此種干擾長此以往,必然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不但沒有起到應有的正面激勵作用,反而帶來不少消極的影響。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只能說是把好經念歪了,也違背了大數據用來有效診斷和提升教學效果的應有之義。

另一方面,要防止干預成為干涉。該校掃臉的目的在於通過大數據生成測評報告,跟蹤和管理師生的行為舉止,用數據驅動課堂、診斷教學行為,讓課堂問題可視化、清晰化,讓課後干預更準確,這樣才更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

(作者系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2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搶「帽子」大戰?
孫惠玲委員:保護好教師這支隊伍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