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馬克思主義的遵循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遵循和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論

觀點提示

理論不能憑空產生,理論的形成需要思想源泉和文化土壤,只有繼承前人思想和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科學的理論才有可能形成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自然也不例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體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合理成分,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理論淵源。這裡只就馬克思主義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

以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遵循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遵循和基本理論來源。習近平十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11次、第20次、第28次、第43次集體學習,分別以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及其影響為主題。如此密集地將馬克思主義納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主題,表明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方法的推崇,對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關注和重視。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對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容、本質特徵、當代價值進行了科學概括,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具有生命力的緣由,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2017年9月29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再次強調:「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強大生命力,表明馬克思主義對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認識和定位,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遵循的基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精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與人民立場,堅守了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追求,發掘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

歷史唯物主義的遵循和發展

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是群眾觀點,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習近平的心目中,人民群眾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基於這一認識,習近平多次申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遵循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突出了人民的主體地位。歷史唯物主義強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引起上層建築的變革。習近平在論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時,引用馬克思在《序言》中關於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關係的著名論斷作為理論支撐,認為「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這是對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發揮,彰顯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意義。

唯物辯證法的遵循和運用

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繫和不斷運動變化的統一整體;辯證規律是物質世界自己運動的規律;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在人類思維中的反映。習近平既強調唯物辯證法的學習,更重視唯物辯證法的運用,闡釋了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具體要求。他指出,「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繫的整體,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堅持唯物辯證法,就要從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繫去把握事物,去認識問題、處理問題。」習近平善於運用唯物辯證法來認識和處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實踐問題。在詮釋新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時,習近平指出:「新發展理念的提出,是對辯證法的運用;新發展理念的實施,離不開辯證法的指導。」習近平要求堅持系統的觀點、「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遵循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善於把握髮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漸進性和飛躍性、前進性和曲折性,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這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遵循和運用。習近平在闡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時,既強調頂層設計,又主張摸著石頭過河;既要求整體推進,又主張重點突破;既倡導膽子要大,又強調步子要穩;既關注改革方案實施的速度,更關注改革方案實施的質量。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曾說,「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與事物之間都是彼此聯繫、不可分割的。我們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如果孤立地、片面地、簡單地看問題,就會犯形而上學的錯誤。」這也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遵循和運用。

共產主義社會理想的遵循和堅守

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類發展的最高理想,也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徵。習近平指出,「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裡表達了對共產主義社會理想的認同與追求。也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十分強調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將共產主義理想作為共產黨人的根本。他說:「革命理想高於天。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共產主義社會理想的重申,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嚮往,表明了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遵循和堅守。

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發掘和拓展

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的誕生不僅是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而且推動了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以往由於時代和認知的局限,對於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關注不夠;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當代價值凸顯出來。在詮釋開放發展理念時,習近平指出,早在19世紀,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資本論》等著作中,「就詳細論述了世界貿易、世界市場、世界歷史等問題。《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些洞見和論述,深刻揭示了經濟全球化的本質、邏輯、過程,奠定了我們今天認識經濟全球化的理論基礎。」習近平不僅肯定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全球化的思想,而且基於世界歷史視野,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明確指出: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為贏得和平與發展,「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這一主張的提出,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並寫進了聯合國的相關決議。

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既遵循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實踐、時代特徵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創造性升華,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行動力,也在世界上產生了新的感召力、影響力。

(作者系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2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不忘初心使命 樂為時代而鳴
培養中國情懷世界視野的新人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