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歷史真相之劉禪:他是位好皇帝,絕非《三國演義》里扶不起的阿斗

歷史真相之劉禪:他是位好皇帝,絕非《三國演義》里扶不起的阿斗

提起劉禪,人們腦子裡都會蹦出一個成語「樂不思蜀」。很多人都嘲笑劉禪的愚笨,侯寶林大師在相聲里分析原因說可能是劉備摔孩子把他摔傻了。

這樣一個扶不起的皇帝,卻能在蜀漢掌握政權40年之久,即使離開了諸葛亮,也還安穩的做了29年皇帝。

可是歷史上真實的劉阿斗,真的像《三國演義》里那樣,多智如孔明都扶不起來嗎?

幼年時期的劉禪,我們耳熟能詳的是趙雲懷抱他在長坂坡七進七出。而《三國志》引述《魏略》記載,劉禪在劉備逃離小沛時與親人失散,後來被賣到漢中,遇到劉備的一位簡姓手下,才重新與劉備團聚。

不管兩種記載那個準確,都無法否認劉禪是在戰火中長大的,輾轉流連中他看到了戰爭的悲慘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人間慘劇。這樣的成長經歷,也對後來他登上皇位後的決策帶來影響。

做了皇帝之後,劉禪常對大臣說:朕聞天地之道,福仁而禍淫;善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常數也。(《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所以他對劉備和諸葛亮進入西川後的連年征戰路線是不認同的,但是人微言輕,也只能保留意見。

劉備白帝託孤時,曾當著劉禪的面對孔明說,這兒子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你就自己干吧!(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國志》)

孔明當然是感動的無以復加,誠惶誠恐的表忠心。這時跪在一旁的劉禪,心裡作何感想呢?

按照我們的想法,劉備死後,諸葛亮的地位和威信,比之當年的董卓、曹操,後來的司馬昭也有過之而不及。那麼太子即位,肯定要與權臣來一番鬥智斗勇,奪權立威——就像秦始皇和康熙對呂不韋和鰲拜做過的事一樣。

可是劉禪卻能很好的處理他與權臣諸葛亮的關係,對於大權獨攬的孔明,他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的道理,始終能夠做到凡事謙讓,「以父事之」。

所以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他: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陳情表》的作者李密,更是稱劉禪作為國君可以媲美齊桓公,齊桓公得管仲而稱霸,劉禪得孔明而能與強魏抗衡。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劉禪得到消息,竟然傷感不能上朝,哭倒於龍床。

雖然尊重諸葛丞相,但劉禪的本意卻是不願意北伐的。諸葛亮去世之後,他就立刻停止了勞民傷財的北伐戰爭。

為了防止大臣弄權,後諸葛亮的時代,劉禪讓蔣琬做大司馬,掌管軍事,讓費禕做尚書令,主管政務,兩人權利交叉,就能夠相互制衡。蔣琬死後,他才「自攝國事」徹底解決蜀國過年來丞相掌權的規矩。

姜維把蜀國衰落的罪責推給宦官黃皓時,劉禪主動承擔責任,說:「區區一個太監,不過是一個奴才而已。」

魏延謀反被殺,他也沒有對這位曾經的大將一票否決,還是降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我們知道,劉備奪西川,第一桶金賺得很不光彩:統治西川多年的劉璋因為張魯威脅,才邀請劉備入川,這才引狼入室,丟了自己的益州。

劉備兵臨成都城下時,劉璋手下勸主公堅守,說城裡兵力糧草還能夠支撐一年,劉璋卻不忍看到百姓流血,說吾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幾十年後,成都城再次被圍,劉禪的兒子也說出同樣的話。劉禪斥責他說:汝欲令滿城流血耶?

面對國家和百姓存亡,劉禪沒有做出 「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選擇,而是選擇減少人民的損失與無謂犧牲,他比那些為一己之私而鼓動老百姓賣命的眾多帝王,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

我們的文化總是更推崇寧死不屈,鬥爭到底的悲劇英雄:岳飛如果沒有班師回朝,那北方的宋朝百姓就就能早點脫離水深火熱;文天祥如果背負罵名投降元朝,或許能夠為南朝百姓爭取更高地位;史可法死守揚州,有沒有考慮過老百姓是不是真的要為那個腐朽的明朝賣命。

說了這麼多,我們也許就能理解司馬昭面前說「此間樂,不思蜀」的劉阿斗內心的無奈。

這樣一個有胸襟、有頭腦又心繫百姓的好皇帝,只因為他沒有選擇「為國捐軀」沒有選擇「殺身成仁」,哪怕你保全了西蜀無數百姓的性命和社會的安定,就成了後人眼中「誰也扶不起」的傻皇帝,這樣未免太不公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果寫字的地方 的精彩文章:

曹操從臣變君,這三個經驗缺不了,也讓後人獲益匪淺,快來看看吧

TAG:烏果寫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