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為什麼古人把便桶稱為「虎子」「馬桶」?

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為什麼古人把便桶稱為「虎子」「馬桶」?

現代的衛浴設備中,馬桶是人人天天會使用到的,也給人帶來了很多方便。在《左傳》上記載,公元前581年六月初的一天,晉景公想吃新麥時,突然肚子發脹去上廁所,結果跌入糞坑淹死了。晉景公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在廁所殉難的君主,但這同時也突顯出當時衛生設備的簡陋程度。不過,也因此便器才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逐漸的創造改良出各式的便器。

其實馬桶就是便桶,也就便器、便壺。在古代便器多為木、陶製品,並稱為「虎子」和「馬桶」。如《周禮˙天官˙玉府》鄭玄˙註:「褻器,清器;虎子之屬。」又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二˙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覺腹中痛極,討個虎子坐下,看看命絕。」另《喻世明言˙卷三》:「坐在馬桶上,疼一陣,撒一陣,撒出來都是血水。」

漢代時,便器除了漆木製品外,陶、瓷也被大量使用,據說也有用銅、玉材質的。如《西京雜記.卷四》上載︰「漢朝以玉為虎子,以為便器。使侍中執之,行幸以從。」意思是說,漢代皇帝使用的便器,是用玉制的虎子,皇帝外出時,由隨從官侍中拿著,皇帝所到之處,隨時方便使用。但自此之後「執虎子」也就成為侍中官的別名了。

那麼,為什麼要把便器稱為「虎子」和「馬桶」呢?根據《西京雜記.卷五.金石感偏》記載︰「李廣與兄弟共獵於冥山之北,見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斃,斷其髑髏以為枕。示服猛也。鑄銅象其形為溲器。示厭辱之也。」意思是說西漢時飛將軍李廣射死卧虎,並命人鑄成虎形的銅質便器,把小便解在裡面,以示對猛虎的藐視,這就是「虎子」的由來。而「溲器」是指小便器,如《後漢書 . 張湛傳》:「湛至明堂,遺矢溲便。」唐人李賢註:「溲,小便也。」

到了唐代時,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叫「李虎」,為了避諱,就將「虎子」改名為「馬子」或「獸子」,如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二十齣》:「雞眼睛不用你做嘴兒挑,馬子兒不用你隨鼻兒倒。」再隨著時間的演變,馬子後來又被改為「馬桶」而延用至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桂新世界 的精彩文章:

淞滬大會戰前夕:抗戰已是民心所向,調兵遣將的電令飛傳四面八方
這個公園野生的鹿能與人和諧共處,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TAG:八桂新世界 |